國防軍工:長期投資心態看軍工產業變革。從歷史股價表現來看,國防軍工板塊的表現主要受階段性訂單和資產整合因素影響。雖然長期來看跑贏大盤,但持續性和可把握性較差。但從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們認為未來驅動軍工股表現的核心因素將轉變為改革。國防和軍隊改革以提升作戰能力為目標,涉及三個方向:體制編制改革、政策制度改革和軍民融合;三大改革方向將從四個層面影響未來軍工需求和產業發展:需求牽引規劃、軍民融合、軍工企業資產證券化、軍工產品定價體系改革。基于三大改革方向帶來的四個層面變化,我們認為需要重點關注重點產品國家扶持措施、軍工事業單位改制進程、核心軍企整合進程,重點推薦行業需求持續+資產整合預期提升的航空動力、中國衛星、中航電子;推薦軍民融合的四川九州、精達股份、科士達;關注造船行業復蘇拐點確認+資產整合預期的中國船舶、廣船國際;關注事業單位改制的進程,關注行業需求向好+事業單位改制受益的中國衛星、航天長峰。
能源設備: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及環保部聯合發布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分別提出了近期(2015年)、中期(2017年)及遠期目標,其中清潔能源方面重點提到安全高效推進核電建設。量化指標上看,近期目標: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4%,天然氣(不包含煤制氣)消費比重達到7%以上;中期目標:2017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3%,天然氣(不包含煤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9%以上,煤炭消費比重降至65%以下;其中清潔能源方面重點提到安全高效推進核電建設。目標:2015年運行核電裝機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2000億千瓦時;力爭2017年底運行核電裝機達到50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2800億千瓦時。新建項目從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擇優選取,近期重點安排在靠近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電力負荷中心的區域。關注國內核電重啟后新增裝機和開工雙高峰帶來的投資機會。四月我們發布核電行業深度報告,認為2014年和2015年為已開工核電項目投入商業運營以及新開工項目數量的第一高峰期,十三五內陸核電的放開將打開成長空間且迎來第二高峰。看好核電項目重啟將帶來整個板塊估值提升,短周期設備彈性更佳。此外,我們認為非常規天然氣、新型煤化工、節能環保裝備是2014年能源設備投資的三大方向。非常規天然氣的長期趨勢仍在,占比提升仍有空間,我們看好杰瑞股份的長期發展前景;能源的高效、清潔利用技術將是長期的主題,我們看好核心技術和項目經驗均獲得突破的開山股份,看好受益國四和柴油機余熱利用的銀輪股份以及高耗能行業余熱發電EMC廠商天壕節能,關注核電重啟預期下短周期設備公司的投資機會。
軌道交通:“高鐵外交”不斷加速高鐵“走出去”的戰略進程,2014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計劃迎來第三次調增至8000億元以上,未來看鐵路投融資體系改革深化。近日高鐵在總理訪非期間得到積極推介,隨著我國在非洲設立高鐵研發中心的推進落實,中國將進一步參與非洲鐵路建設。中歐鐵路、泛亞高鐵(將于六月動工建設)、中亞高鐵和中俄加美高鐵(籌備當中),跨國高鐵的建設將由中方出資金、技術和設備,建成后會由途經國家參與運營。在此過程中,中方將洽談用高鐵來置換當地資源,如中亞和歐洲的油、氣資源,緬甸的鉀礦等,由此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高鐵外交”將不斷在加速高鐵“走出去”的戰略進程。此外,4月30日中鐵總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公布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計劃調整至8000億元以上,且強調“今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不怕超,不怕冒,確保完成全年投資計劃”。這是繼年初全路工作會議6300億元計劃后調整至7000億元(其中地方和社會獨立投資700億),4月8日調整至7200億元之后年內第三次上調至8000億元。2014年設備投資額由1200億增至1430億以上。我們認為,未來鐵路行業的關注焦點仍將集中在李克強總理4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中確定的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籌措和落實建設資金的五大政策措施。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的上調預期已在不斷驗證和強化過程中,且繼續上調仍具可能性,新線投產的超預期將迎來鐵路車輛設備交付的小高峰。我們強調:鐵路設備的核心驅動力是國家戰略的調整,繼續推薦業績確定性更高的南北車,其中北車受益于毛利率提升,業績彈性更大。同時建議關注鐵路貨運、設備招標業績彈性大的北方創業、永貴電器。
智能裝備:下游應用企業進入工業機器人領域,具有核心技術壁壘或行業應用壁壘的公司更可能勝出。一般而言,合適工業機器人替代人的領域包括:人力成本高、對精度要求高或者高危行業。正是由于定位的原因,使得工業機器人從誕生之日起就主要廣泛的應用于汽車行業(行情專區),未來隨著機器人成本的進一步降低,3C等新的應用領域有望得到拓展。目前,下游應用企業,包括雷柏科技、茂碩電源等已經開始往上游延伸,進入工業機器人領域,我們認為,在市場進入者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只有具有核心技術壁壘或行業應用壁壘的企業才更有可能勝出。在標的的選擇上,我們更加看重往機器人產業鏈上游延伸的企業,即擁有機器人單體和關鍵零部件技術的企業,看好上海機電、匯川技術、機器人、博實股份、巨輪股份和新時達,同時建議關注成立機器人合資公司,并對產業鏈有良好規劃和布局的慈星股份。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