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4日,北京電視臺記者至和利時亦莊基地采訪和利時CEO邵柏慶先生,就北京市財政首創的財政資金“補”轉“投”模式實踐效果,向企業進行了調查回訪。
據了解,2010年北京市設立全國首個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聯席會制度,明確“十二五”期間統籌500億元財政資金,支持全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同時成立中關村發展集團,作為政府代持項目主體,依照市場化機制,遴選被補貼的企業和項目,并采用知識產權融資和股權投資的方式,和企業分享收益。
在以上大背景下,和利時于2011年4月申報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項目統籌資金支持,項目名稱為“高速鐵路列車控制信號系統研發及產業化”,并獲批準。本項目主要研究CTCS-3級列車運行控制系統關鍵技術,研制核心裝備并實現產業化;研究并掌握高速鐵路列控系統安全設備公共安全平臺技術;研究并掌握列控系統中安全信息傳輸技術。截至2013年10月,和利時完成了與該項目相關的核心技術研發既定目標,并申報了3項專利技術,一項已經獲得授權,兩項正在受理中。同時,將高速鐵路列車控制信號系統產業化并推向市場。資金使用情況為專款專用。
鑒于項目完成情況良好,且項目已具備商業化使用條件并產生經濟效益,2013年底,和利時正式向中發展集團提出按照雙方合作開發協議進行統籌資金退出和知識產權轉讓,知識產權完全歸和利時所有。
邵總被采訪時表示:“知識產權是企業經營的核心,通過這個方式形成知識產權以后,政府更關心的是這個知識產權將來產業化的應用,企業有能力產業化的時候政府退出,對企業經營比較方便。”和利時作為北京市重大項目統籌資金從投資的第一批項目中成功退出的企業,在享受到北京市財政資金補貼的同時,積極將政府投資轉化為企業的知識產權成果,并與政府共同分享投資收益,以雙贏的結果見證了北京市在全國首創的財政資金“補”轉“投”模式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