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煤炭價格逐步下降,火電企業經營業績持續向好。對于萬眾矚目的電改,多數電力企業避而不談,少數公司坦言,電改將加劇電力企業的競爭。由于國家電網建設投入加大、可清潔能源產業面臨機遇,電力設備公司正期待分享“更大的蛋糕”。
火電回暖水電分化
火電企業中,華電國際2013年營業收入約666.25億元,同比增加11.99%,凈利潤41.39億元,同比增長191.93%,業績向好原因為發電量的增加;上海電力2013年實現凈利潤11.81億元,同比增長33.35%。京能電力實現營業收入100.71億元,同比雖減少0.11%,但實現凈利潤21.96億元,同比增長36.01%。國投電力迎來業績爆發,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83.39億元,同比增長18.74%;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3.05億元,同比增長213.61%,發電的綜合毛利率更是高達43.03%,居各電力公司之首。此外,如大唐發電、國電南瑞、申能股份、郴電國際等電企業績均保持增長。
與火電企業的靚麗業績相比,水電企業績存在分化,且存在一定不可控性。由于我國水資源分別不均衡,水電企業多數分布在西南地區,這一地區屬于自然災害多發區,如泥石流、汛情旱情均會對公司業績產生直接影響。2013年,梅雁吉祥營業收入為48623.45萬元,同比下降18.93%,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2581.81萬元,同比降27.19%。岷江水電受“7.9”泥石流自然災害的影響,公司發、供電量比上年度減少,實現營業收入77176萬元,同比下降4.13%,凈利潤則虧損16207.76萬元;甘肅電投的短期業績受流域河流來水波動影響,2913年實現營業收入16億元,同比增長2.2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8億元,同比下降0.18%,與上年相比基本持平。桂冠電力則因紅水河流域豐水期遭遇異常水情,來水銳減,導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均下降。
不過,三峽水利去年氣候、水文情況較好,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13.6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4.87%,實現凈利潤1.04億元,同比增長26.83%,創歷史最好水平。
對于電改,電力企業顯得較為謹慎。搜尋年報顯示,僅有桂東電力直接指出: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全面深化,電力市場建設將逐步完善,國家將全面推進電價改革,加快發展電力區域市場,公司電網區域內及周邊地區存在其它電網和許多小型水電生產企業,會形成與本公司競爭的局面。同時,公司在向外擴展供電時,當地的電力生產企業和電網經營狀況對本公司的電力生產和銷售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2014年煤價將繼續走低
而對于煤電聯動機制的改革,包括大唐發電、國電電力、上海電力、京能電力、桂冠電力在內的多數電企給予了更多關注。
大唐發電稱,將加大燃料市場研究力度,以年度中長期電煤訂貨為切入點,做好電煤采購結構的優化調整,建立科學合理定價機制;同時,公司將密切跟蹤國家電價調整政策動態和進展,加強與國家和地方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反映有關問題,努力采取應對策略。
國電電力稱,燃煤成本在公司營業成本中的比重較高,燃煤價格的波動對于公司的經營業績影響較大。近兩年,電煤價格處于震蕩下行階段,但近期降幅較之前有所收窄。若未來電煤價格回升,將會增加公司的燃料成本,進而對公司的盈利能力帶來一定影響。
上海電力表示,2014年煤價繼續下行,煤電機組上網電價存在進一步下調的可能。公司將一方面繼續加強燃料管理,進一步降低燃料成本,嚴控各項成本費用;另一方面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努力提高電力收入,爭發有效電。通過進一步控本增效,切實提高公司的發電邊際收益。
京能電力則稱,2014年預計燃煤價格大幅上揚的條件仍將不具備,公司將繼續抓住煤炭供應緩和的有利時機,調整燃煤結構和經濟化運行,努力降低標煤單價。
電力設備公司迎接機遇
電價調整觸發著電企的神經,而國內電網建設、可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也是下游電力設備公司最關心的問題。
總體來說,電網發展緊隨國家宏觀經濟,2014年輸變電產品市場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市場需求總體來說將穩中有增。而2013年,不少電力設備公司業績表現良好。
特變電工2013年實現凈利潤13.28億元,同比上揚35.46%。公司業績上升的原因之一是新能源業務獲得了較高增長。特變電工稱,去年加大了市場開拓力度,輸變電產品在電網集中招標中,國網、南網的中標率都保持著行業領先;也為皖電東送等國家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研制、投運了特高壓交直流變壓器及電抗器等。公司表示,隨著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加快,特高壓網架和配電網改造建設的提速,電力改制改革的深入,也給輸變電產業帶來較好的發展機遇。
許繼電氣去年凈利增長近六成。作為國家電網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由于國家電網對2014年的配網建設大幅增加了投資,可以預計許繼電氣在配網自動化業務上的增長會更高。許繼電氣也表示,由于霧霾天氣、環境污染事件頻繁出現,國家大力扶持可再生清潔能源產業發展;與此同時,國家電網公司加快特高壓、智能電網建設,加快新一代智能變電站、配電自動化、智能電表等技術創新,這些都為電力裝備制造企業創造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