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能源圈都在熱議泛在電力物聯網。我認為,泛在電力物聯網是物聯網技術與電力系統、電力企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應該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
一個層面是將物聯網技術延伸到傳統電網運行中還未觸及的地方,如對配變到客戶這一段供電線路的監測,以及對廣泛分布的環網柜、分支箱的監測,通過這些手段豐富電網運行維護的數據資源,為調度自動化系統提供更多的參考數據,減少停電時間,提高電能質量,提升客戶的滿意度。
另一個層面是利用電力基礎通信設施的優勢,通過物聯網技術延伸電網的信息覆蓋范圍,建立“源-網-荷-儲”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開展如新能源發電預測、客戶側能效服務、儲能云服務等新型服務,增強客戶對電網的感知度和參與度,真正實現系統協同優化運行,為電網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拓展業務范圍提供新的道路。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需要著力解決數據、應用和機制問題。
在數據方面,傳統的電力光纖已經覆蓋了主要的輸變電設施,實現了電力調度自動化。但是在配網以及客戶側,數據采集呈現出接入數量大、節點分布廣、安裝環境復雜的特點,對傳感和通信設備的成本、體積、通信質量、可靠性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在應用方面,需建立以數據為核心驅動力的業務模式,采用“大云物移智”等技術手段,將數據應用于電網規劃、建設、設備、營銷等業務的效能提升,促進電網安全高效發展。同時,將數據應用于各項新業務拓展,面向居民、商業、工業客戶和政府開展數據驅動的能效管理、故障診斷、金融服務、城市運營等服務。
在機制方面,業務的拓展需要相應的機制創新,例如開展客戶側智慧用能服務需要理清客戶側高效用能與電力銷售之間的關系,開展“源-網-荷-儲”協同優化調度需要建立社會資源參與電網優化運行的價值評估和補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