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快用完了,用人成本大幅上升是今后幾年內的必然趨勢,藥機中人力成本一躍成為最大的成本支出,而行業中的用工荒依然頻頻出現。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走智能化發展道路,機器自動化生產之路。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藥機行業取得了驕人業績,上市醫藥企業掀起海外并購熱潮,引領我國藥機行業技術市場全面升級。然而,從整體上看,我國藥機行業大而不強,全球的地位面臨挑戰。
如何實現智能化?眼下在藥機行業有兩條路:產品的智能化與生產過程的智能化。
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工操作
說到機械智能化,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自動化,即擺脫人為操控,實現機械自主控制,比如自動駕駛。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工業機器人的性價比臨近拐點,接受度漸增。在這兩因素共同影響下,工業機器人在不少領域已隱隱形成替代人工的趨勢。
引入工業機器人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有受益制造企業表示:“一個焊接機器人的效率大約相當于四五個焊工,再加上易于規范管理,又能進一步提升整個生產體系的效率,而且還不用考慮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工傷以及公休和加班費等各種費用,何樂而不為呢?”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到2015年,中國國內工業機器人年供應量將超過2萬臺,保有量將超過13萬臺。大勢所趨之下,全面引入工業機器人,或很快將成不可阻擋之勢。
智能化路漫漫需上下求索
我國藥機企業目前迫切需要在向高端轉型升級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并積極推動智能化發展,但這個過程注定了將是一個艱難的旅程。目前中國裝備制造業產業鏈縱向發展很不均衡,大小企業間差別較大,制約了產業向高端發展。水平總體不高,而核心零部件技術更是多數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
我國藥機走向海外市場,還需要大力加強關鍵核心零部件的開發能力,國內生產仍以中低端產品為主,對高端的智能裝備需求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智能制造的發展。中國藥機產業要實現智能化,智能化,其路漫漫我們還需上下求索。
更多資訊請關注醫療機械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