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強國相繼攻克電池技術
日本為攻克新能源汽車電池方面的關鍵性技術,建立了開發高性能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的最大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共同實施“革新型蓄電池尖端科學基礎研究專項”新項目。該聯盟包括豐田、日產等汽車企業,三洋電機等電機、電池生產企業以及京都大學等著名學府及研究機構,共22家成員單位。日本政府計劃在2020年前,將日本電動車一次充電的續駛里程增加3倍以上。
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2012年美國啟動電動汽車國家創新計劃《EVEverywhere》,通過提高對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材料、插電式車輛技術、輕量化技術等關鍵技術的支持。據美國能源部調查,美國電動汽車電池成本急劇下降,從2008年的1000美元/千瓦小時,下降到2012年的485美元/千瓦小時,預計到2020年,美國研究人員將使電動汽車電池成本下降到200美元/千瓦小時以下。
德國聯邦政府于2010年5月正式啟動名為德國“國家電動汽車計劃”項目,電動車電池的研發被視為“國家電動汽車計劃”的一個中心環節。2010年德國政府推出的第二個經濟刺激計劃中就包括用于資助鋰電池生產技術研發的4500多萬歐元專項撥款。
我國逐漸重視新能源汽車“心臟”
電池技術的進步與成熟,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進程的影響日益顯現。安全性成為整車企業、電池供應商首要關注的問題。
我國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電池的要求十分明確。去年7月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動力電池模塊比能量達到150瓦時/公斤以上,成本降至2元/瓦時以下,循環使用壽命穩定達到2000次或10年以上;到2020年,動力電池模塊比能量達到300瓦時/公斤以上,成本降至1.5元/瓦時以下。這其實和國際先進電池企業的目標非常一致,對于我國動力電池企業的要求也相當之高。
目前我國動力電池生產企業超過100家,總投資超過100億元,總產能接近200億瓦時。但是要看到,隨著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熱潮的興起,使得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成為社會資本追逐的熱點,而由于行業發展基礎薄弱,人才資源有限,車用動力電池在性能成本等方面還不能滿足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需要。目前國內車用動力電池產業處于盲目擴展、無序發展狀態。
因此,我們更需要腳踏實地,找準方向,針對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和關鍵環節攻堅,比如安全問題方面,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車用動力電池準入管理規范,引導規范車用動力電池和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更多資訊請訪問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