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20年或將全面解決電池續航能力不足問題

時間:2014-01-2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只有電池續航能力達到300公里以上,新能源汽車才能真正實現商業化推廣。因此,市面上普遍采用的電池離實現商業化的要求仍有不小的距離。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17533輛,同比增長39.7%,與同期我國產銷超2000萬輛的普通汽車規模相比,可謂少之又少,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難題之一就是電池問題。那么,新能源汽車電池問題為何遲遲得不到很好解決?

續航能力不足

電池決定新能源汽車能夠跑多遠。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伴隨著各項政策利好的頻繁出臺獲得了極大發展,但由于受到電池的限制,發展瓶頸一直未能解決。消費者普遍擔心汽車續航能力不足,購買意愿不高,企業的生產意愿也隨之下降。新能源汽車也由此陷入了市場推廣難的惡性循環。

有專業機構在多個城市的調查發現,多數消費者每天駕駛汽車的里程在50公里以下,目前市面上主打的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能夠滿足大多數消費者的日常需求。國內某知名車企負責人也公開表示過,按照日常使用情況,根本無需過于擔心續航問題。

但另一方面,只有電池續航能力達到300公里以上,新能源汽車才能真正實現商業化推廣。因此,市面上普遍采用的電池離實現商業化的要求仍有不小的距離。

在我國,電池原材料的研究已經走過了10年的探索之路,動力電池技術在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均有較大的提升。尤其是江蘇天能集團研發的鉛碳“超級電池”成功試用,天津大學研制出大容量高效安全電池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些探索仍然難以改變整個產業現狀。

“目前,國內企業在電控、電池、電機方面,在滿足新能源汽車大規模商用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趙波認為,特別是現有的電池技術的可靠性、穩定性不足,產品的能量密度不高,循環壽命不長等因素都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秘書長王敬忠也表示,在現階段的水平下,對于新材料的探索和對管理系統的優化應該并列進行,但重點應該放在對新材料的探索上。“目前,我國技術研發的勢頭很好,具有商用價值的成果不斷涌現,研究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基本持平。按照這樣的研發速度,2020年之前解決電池問題的可能性很高。”王敬忠樂觀地表示。

更多資訊,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