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家介紹,今年上半年,通過發揮減排約束機制作用,不斷完善減排政策,大力推進“六廠(場)一車”減排工程建設等措施,四項污染物排放量均持續下降,2013年上半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1199.3萬噸,同比下降2.37%;氨氮排放總量125.9萬噸,同比下降2.15%;二氧化硫排放總量1056.9萬噸,同比下降2.48%;氮氧化物排放總量1167.5萬噸,同比下降3.02%。下半年,各地減排力度明顯加大,火電脫硝設施建設等重點工程加速推進,尤其是環保電價激勵作用進一步顯現。預計2013年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污染物排放量均可完成年度目標。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指出,全國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同比分別下降與我國運用行政、經濟、技術手段密不可分。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一系列加強環境保護的政策措施。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批轉《“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辦法》,并且出臺多項促進節能減排的經濟政策。
從各項污染物減排措施來看,為遏制碳排放總量不斷攀升,國家積極推行碳排放交易,目前已經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逐步開展試點,并逐漸走入正軌,今后將有效的控制碳排放總量和約束企業碳排放行為。脫硫方面,之前幾年政策力度較大,火電脫硫基本完成,并將范圍擴大到非火電領域,而且火電領域脫硫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強脫硫效率,對脫硫設備提出新要求。氮氧化物減排獲得新突破,離不開國家強化脫硝政策,通過給予電價補貼、采購補貼提高企業減排的積極性。2013年,全國新增火電脫硝裝機容量是“十二五”前兩年總量的1.3倍,農業源治理數量、機動車淘汰規模與前兩年總和相當,水泥脫硝規模達到責任書要求的1.6倍。固廢處理方面,截至目前,全國僅有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安徽、福建、山東、浙江、廣東和寧夏等地的工業危險廢棄物集中處理基地的建設實施進度較快,進入全面運營或試運行階段。在未來5年,我國仍需要建設大量的危廢中心,工業廢物處理的市場容量相當可觀。
盡管四項污染物均可完成年度減排任務,但是與各地重重霧霾形成鮮明反差,這反映出我國四項污染物減排核查核算有待進一步改進。目前我國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查核算的范疇主要是工業,但是產生霧霾的來源不僅僅是工業,多數一線城市的汽車尾氣排放占有比重較高,其次餐飲業的空氣污染物排放也不可小覷。所以如果繼續局限在工業減排,并不能有效治理霧霾,要擴大四項污染物減排核查核算的范疇,將其他涉及較高排放的產業也要納入考核范疇之內。
治理大氣污染效果的量化檢驗標準,一方面通過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查核算,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空氣監測點反映,通過這兩個方面的監測數據,一個反映內部,另一個反映外部,通過對比內外的結果,才能有效促進大氣污染標本兼治。今年以來74個城市已經作為空氣監測試點,明年113個城市將納入監測試點,預計2015年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將實現空氣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