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深入、人口紅利卻減弱的背景下,工業機器人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調查發現,從2008年到2011年,中國的機器人采用率(即每10000名員工對應的機器人數量比例)提高了210%。2012年中國機器人購買量達到2.3萬臺,中國一躍成為僅次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機器人市場,領先美國、德國。2012年深圳的機器人企業產值平均增長速度超過了30%,個別企業的增速甚至達200%。近兩年,國家出臺了扶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多個省份都成立了機器人產業聯盟。按當前的發展趨勢,國際普遍預測,2014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機器人需求市場。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一直沒有真正形成自主品牌并具備一定規模的工業機器人產業。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速度慢、核心技術薄弱、市場份額和附加值較低。目前外資品牌的工業機器人產品占了中國國內市場份額超過90%。金模工控網首席研究員羅百輝介紹說,我國企業在減速器這一機器人關節部位的關鍵元器件普遍依賴于進口,這讓我們整體上與國外先進水平至少還有一二十年的差距,建議國產機器人可以先在低端產品方面突破,以此推動規模化應用,積累經驗后再向高端市場發力。
2012年,國家工信部頒布《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裝備迎來了戰略性的發展契機。據總部設在德國的國際機器人聯合會報告,中國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從2005年到2012年,中國內地機器人銷售量平均每年增加25%,2012年已達到2.7萬個。該聯合會預測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會在2014年開始爆發,到2016年中國將成為最大的市場。
人力成本的不斷攀升加劇了市場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富士康的郭臺銘早在2011年就宣布了“百萬機器人計劃”,而汽車、家電等多個行業內機器人早已實際投入使用。各地地方政府也紛紛推出相應產業發展計劃,如浙江宣布在未來5年每年實施5000個機器換人項目,實現5000億元機器換人投資,推動工業生產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轉變;重慶市政府則宣布要將工業機器人打造成千億產業。此外,上海、天津、昆山、徐州等地都已設立機器人產業園,地方政府用真金白銀支持機器人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