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四機遇促紡織產業升級 五方向引行業轉型

時間:2013-12-1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紡織行業實現制造向創造轉型,可以更好利用社會資源,提高制造業兩端研發設計、管理營銷能力,提高自主品牌的影響力。

當前紡織行業發展的特點

進入“十二五”以來,紡織行業克服了需求低迷、成本上漲、內外棉價差大等不利因素影響,保持了穩定發展態勢,科技創新、結構調整、品牌建設、兩化融合取得明顯成效,行業發展由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邁出關鍵步伐。當前行業發展有四個特點:

生產增速回落。“十一五”期間,紡織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12.6%,纖維加工量年均增長9%;2012年,工業增加值增速10.5%,纖維加工量增長4.6%;今年1~9月增加值增長8.6%。主要產品產量增速大幅回落,如化纖及紗產量同比增長7.5%,印染布產量下降2%,針織服裝產量下降2%。

技術升級明顯。紡機裝備高速高效化,噴水噴氣織機轉速超過千轉/分,產品開發更加活躍,化纖差別率比2010年提高7個百分點。機器換人速度加快,紡紗、化纖、染整生產控制自動化、連續化實現突破,棉紡萬錠用工最好企業達到20人以下。按照現價產值計算的勞動生產率2012年達到58萬元,兩年年均增長17.5%,信息技術在生產、管理、營銷全產業鏈集成應用水平大幅提高,棉紡、服裝企業兩化融合走在全行業前列。

結構調整進程加快。從市場結構看,內需比重持續增加,2012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內銷產值占比2010年提高3個百分點,東盟取代日本成為我國紡織品服裝第三大出口市場,歐盟、美國、日本傳統市場占我國出口份額持續下降。從產業結構看,產業用紡織品占全部纖維加工量比重比2010年提高2個百分點。今年1~9月,產業用紡織品銷售收入增長16.3%,高出行業平均5個百分點。從區域結構看,2012年中西部地區紡織產值比重達到20.5%,比2010年提高3.5個百分點。從企業結構看,市場資源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全行業超過百億企業30多家。

質量品牌建設邁出新步伐。質量品牌建設受到普遍重視,紡織服裝行業國內年商標申請注冊量超過20萬件,國內市場活躍品牌超過1萬個。自主品牌研發設計能力有所增強,品牌設計機構、設計人才的國際化合作越來越多。波司登、江南布衣、愛慕等一批品牌開始走向國際主流市場。

從今年前三季度看,總體運行好于去年同期水平,出口、內銷、效益增長高于生產增長。分行業看,毛紡、產業用紡織品銷售收入增長幅度居前,家紡、服裝銷售利潤率居前。長絲織造行業銷售收入增幅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但利潤率只有4%左右,處于行業較低水平。因此,長絲織造行業加強科技創新,調整優化產品結構,提高質量效益水平顯得尤為重要。

紡織工業發展的主要機遇

金融危機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紡織行業雖然面臨國際競爭加劇、要素成本制約增強、棉花等政策體制制約等不利因素影響,但深化改革開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科技創新加速發展等,為我國紡織工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機遇。主要新機遇有四個方面:

科技創新加速支撐行業轉型升級。新型材料、信息技術、智能裝備、節能減排等領域科技創新活躍,跨行業融合與產業鏈集成創新,為紡織行業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改進和升級產品功能、加快生產模式和經營模式創新提供了保障。如電子商務成為最具成長潛力的商業渠道,正在改變紡織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前不久的“雙11”淘寶天貓當日銷售達到350億元,增長83%,前10名品牌中有7家是服裝家紡企業,銷售均超過億元。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助于提高行業發展質量。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培育研發設計、創意廣告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文化創意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任務。國家正在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紡織行業實現制造向創造轉型,可以更好利用社會資源,提高制造業兩端研發設計、管理營銷能力,提高自主品牌的影響力。

消費升級促進行業結構調整。衣著消費支出中,城鎮居民是農村居民的4倍,2020年農村轉移人口將達到1億人,城鎮化進程加快將擴大高品質產品需求。生活方式改變創造了新需求產品,如休閑旅游、戶外產品正在成為新消費熱點。產業用紡織品逐漸成為紡織行業新增長點,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治理、醫療衛生用品市場潛力巨大。新產品應用市場的培育發展將進一步優化紡織產業結構。

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倒逼產業升級。我國能源、用水實行總量控制,近期國家大幅提高了污染物排放標準,對污水、廢氣、污泥治理和排放提出嚴格要求,環境治理政策趨緊倒逼紡織工業加快節能減排新技術的開發應用,提高廢舊資源循環利用水平。

推動紡織行業創新與轉型升級的重點

加強創新能力建設。紡織行業重點是加強新材料、清潔生產、智能化裝備、產品質量保障以及產品功能升級等領域核心技術創新,把握紡織領域新技術發展的制高點。國家政策主要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創新基地以及產業聯盟建設等,提高新技術輻射推廣面,為中小企業創新服務。如工信部連續幾年組織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認定,引導社會服務機構提高創新服務水平。加強產業鏈集成創新和協同創新,提高創新效率和價值,這在今后小批量、個性化主流需求下,顯得尤其重要。

加快技術改造。運用先進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是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主要途徑,特別是信息化技術在紡織行業的開發應用,不僅可以提高紡織行業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管理水平,還將促進生產、管理、經營模式創新。工業和信息化部近年開展了兩化融合項目示范、電子商務集成創新試點工程等,重點在推進兩化深度融合。

促進質量品牌提升。推進自主品牌建設是我國紡織工業由加工制造轉向集成創造的重點工程之一,是提高產業價值創造力的重要途徑。紡織行業質量品牌建設重點是三個方面:第一是健全質量保障體系,建立可信賴的消費質量信譽。第二是開展重點服裝家紡自主品牌培育,提高品牌研發設計與品牌管理能力。第三是推進全產業鏈品牌建設,促進纖維、面料至服裝和制品不同環節的品牌創造,營造良好的品牌生態環境。去年工信部會同中國紡織聯合會組織開展了品牌調查評價活動,確定了111家服裝家紡自主品牌企業作為跟蹤培育的重點企業,今年開展了重點企業的培育輔導,組織專業人才培訓宣傳,組織開展國家級企業設計中心認定以及品牌競爭力評價等。

加強節能減排。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是紡織行業生存發展的前提,也是展現企業社會責任和樹立企業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紡織行業,綠色生態重點做好以下方面工作:第一是優化產業結構,繼續加快淘汰化纖、印染、棉紡等行業落后產能,貫徹落實印染、粘膠行業準入條件,規范企業運行。第二是促進清潔生產先進技術開發和推廣,重視資源回收利用,提高全行業綠色生產技術水平。第三是保障產品消費安全,限制有毒有害化學品應用,加強生態環保染化料工藝、助劑的開發,確保產品生態安全。支持政策包括:組織有關節能減排標準制定、樹立行業先進能效標桿,對淘汰落后產能給予一定資金獎勵、組織清潔生產技術開發與應用工程示范、組織開展企業能源管理中心項目示范等。

支持產業集聚發展,優化資源配置。第一是現有產業集群提升,向主導產業突出、公共服務完善、區域品牌明顯的現代產業集群轉型。第二是引導產業有序轉移,中西部地區以園區為載體承接產業轉移。第三是促進企業的國際化,支持企業的國際并購重組,到國外資源及勞動力豐富地區建設生產基地,充分利用國際化設計、品牌經驗和營銷渠道,提高中國品牌產品的國際影響力。政府方面,工信部發布了產業轉移指導目錄,支持部省合作開展產業轉移承接交流,組織以產業集聚為特征的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認定,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