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3D打印技術顯示出巨大的潛在優勢,但距離大規模的工業實際應用還有較長的一段距離。當前,國內的3D打印企業還很難完全依靠市場生存,需要政府對該產業在資金扶持、稅收、市場引導等方面實施一系列長期穩定的扶持政策。
業內指出,在推廣應用和試點示范中,要根據市場需求,結合各地的工業基礎和特色,選擇發展相應的3D打印技術。必須清楚地知道,當地的主要產業或者優先發展的產業需要哪些3D打印技術。另外可開設類似3D照相館式的工作站,開展3D打印的應用推廣和普及。因此,對于3D打印,各級地方政府應針對當地產業實際需要的技術,進行大力、持續性的扶持。
目前,已有南京、武漢、東莞等城市先后表態要在3D打印上有所作為。2013年3月24日,中國首個3D打印技術產業創新中心正式落戶南京棲霞區,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總部基地落戶南京經濟開發區。南京市政府表示,爭取把南京打造成中國3D打印技術的制高點。武漢則搶先成立了“中國首個3D打印工業園”。在“世界工廠”東莞,3D打印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寫入了201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國慶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學習期間,中央領導專門考察了中關村3D打印相關研發和生產企業。報道顯示,3D打印正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醞釀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制定支持3D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
在我國,隨著3D打印技術在桌面級機器領域的逐漸成熟和應用,2013年民用市場有望迅速崛起。有關專家預計,隨著社會關注和投入程度的提高而加速發展,整個產業將迎來量的飛躍,并首先帶動相關設備生產企業的發展。
業內認為,近期種種信息反映出國家層面已逐漸開始注重3D打印快速成型技術并推動產業化。目前技術主要應用在創意產業和工業應用兩方面,國內現在打印機方面與國外差不太多,主要是差在材料和應用。
如今3D打印主要應用于兩大領域,一是工程類制造,二是民用發展。在工程類制造方面,一方面是應用于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的重要零部件生產,這些部件生產要求高,傳統工藝往往無法達到或者成本過高。另一方面是用于工程制造的小批量或者單件產品生產,相對于批量生產擁有巨大的成本優勢,材質以金屬為主。
近年來,3D打印技術持續發展,而且成本大幅降低,已有走出小眾空間向主流市場擴散的勢頭。有專家預測,到2020年,打印出的成品將占產品生產總量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