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落空”的背后

時間:2013-11-0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盡管有所謂的十城千輛、新能源汽車補貼等相關措施,但都只是隔靴搔癢,對于阻礙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電池和充電設施等關鍵問題沒有拿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日前,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城振車市”----城鎮化與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斷言:"從現在情況看,2015年實現新能源車累計產銷50萬輛的目標根本實現不了。”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政府官員唱衰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了,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在“2013年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也直言:“今年才2萬多輛,過兩年怎么能一下子蹦到50萬輛?不可能。”

事實上,無論是政府官員也好,還是車企人士也好,亦或是行業專家,都非常清楚,國務院2012年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落空已經是即成事實。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25個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累計推廣示范車輛超過2.7萬輛,其中公共服務領域為2.3萬輛,個人客戶購車僅4400輛。而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期推廣計劃,“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即使以今后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的累計銷量也不過是10萬輛左右,與國家規劃相差甚遠。

為什么新能源規劃會落空?政府規劃演變成一紙空文

第一、規劃脫離實際是政府面子工程

政府規劃變成鬼話在汽車界并不是第一次發生,2009年,政府出臺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也曾提出,要用3年時間形成50萬輛純電動、充電式混合動力和普通型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產能,新能源汽車銷量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結果當然是黃粱一夢,到201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乘用車銷量的千分之五也沒有。

即使規劃沒能實現,也并沒有政府官員為此承擔責任,于是,官員為了迎合領導的期望,為了政府部門的面子,又開始制訂新的規劃和目標,在電池蓄航里程、充電設施等核心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的大背景下,相關部門就毅然決然的幻想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能坐飛機般的一年翻二十倍了,從2012年的不到三萬輛一下“飛竄”到2015年的萬輛。

反正到時候實現不了也沒人將我怎么樣,我就“大躍進”一下也無妨。至少,在規劃出臺的當時,這個光鮮的數字會讓不少領導熱血沸騰,倍感有面子,甚至會有我國汽車產業將憑借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的幻覺。

當然,新能源產業規劃不能實現的情況并不是只在我國發生。2月份的時候,美國能源部也表示,此前設立的2015年前在美國實現100萬輛電動車累計銷量的目標,很有可能被迫放棄。政府將對該目標進行調整,制定出專家看來更切合實際的戰略目標,并在未來9年內推廣新能源車,同時降低其成本。

但遺憾的是我國卻沒有任何政府部門出來面對規劃可能會失敗這一現實問題,也沒有指出接下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該如何繼續,這就讓很多新能源車企和為新能源汽車投入巨大的許多配套企業陷入了迷茫之中。

第二、規劃缺乏具體的落實措施

一項規劃要想落實,必須有具體的落實執行措施。但是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僅僅只是一紙空文,沒有相應的具體的落實執行措施,政府對如何實現這第一階段五十萬輛的目標并沒有具體的辦法,盡管有所謂的十城千輛、新能源汽車補貼等相關措施,但都只是隔靴搔癢,對于阻礙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電池和充電設施等關鍵問題沒有拿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配套產業的發展也沒有合理規劃,致使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處于盲目擴展,無序發展的狀態。

當然,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的落空還有著許多其他原因,如車企沒有創新精神,消費者環保意識淡薄等等,但最關鍵的原因還是政府職能的錯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就指出,由于舊體制的存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技術路線不是由市場決定的,而是由政府機關決定的,這就與市場經濟的發展不符,給我國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導致戰略新興產業雖然有進步,但是效率不高,浪費太大。

所以,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要想真正有所進步,也能出現一個特斯拉式的真正受消費者歡迎的新能源汽車,就要讓政府放開雙手,政府做自己該做的,不盲目規劃,不瞎指揮,而是把心思放在建設一個更加市場化、更加開放的體制環境上,讓行政指令退出、讓市場發揮力量。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