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我國歷史遺留下來的在文化發展史上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是人類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跡。這些文物在我國是甚多,由于時間的流逝,一些文物也將慢慢消失,但也有很多文物將被完好無損的保護起來,如今傳感器是就將做為保護文物的切入點,使得更加有意義,有傳感器更加能使文物的保留得到保障。
裝備工業司與國家文物局科技司為推動文化強國建設,推進文物博物館事業與科技、產業融合,以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為切入點,共同開展文物保護裝備產業化及應用相關工作。近日,兩部門共同赴西安、重慶等地調研,邀請儀器儀表企業實地了解考古發掘現場、博物館預防性保護、文物分析檢測等領域的裝備需求,邀請文博專家實地了解儀器儀表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典型案例。通過實地調研和召開座談會等方式,促進了產需對接,開拓了工作思路,也為后續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我國現有各類博物館3415家,館藏文物3018.5萬件,不可移動文物77萬處,隨著文物保護由搶救性保護向預防性保護轉變,文物保護專用裝備市場前景廣大。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與國家文物局進一步加強合作,圍繞文物保護與傳承的科技需求,探索政府引導與“制造商用戶”相結合的運作模式,通過戰略咨詢、聯合攻關、成果轉化、產業化示范、平臺建設等方式,為文物保護裝備產業化及應用創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共同提升文物保護與利用水平。文物保護裝備產業化將是傳感器產業的最新一項應用范疇,傳感器將我國文物的價值更加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