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電力、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但低壓電器行業受新一輪農網改造和保障房建設的帶動,行業總體生產和銷售較上年仍有較大幅度增長。據統計,2011年低壓電器全行業總體生產銷售及主要產品銷售量較2010年同期約實現15%左右的增長,行業中不少優秀企業產銷增長超過30%。
事實上,這種逆勢上揚的趨勢并不足以使國內低壓電器企業放松警惕。在相應利益驅使下,國外著名電氣企業紛紛搶占國內市場,如施耐德、富士、西門子、ABB等國際知名企業都相繼登陸我國。除了瓜分國內的高端市場外,它們又實施“本土化”戰略,以獨資或合資方式在中國本土設廠,在國內的中端電器市場也占有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甚至還在覬覦國內電器的低端市場。這無疑對國內低壓電器“低價位優勢”是一個致命的沖擊,最終只能迫使企業在低層次市場夾縫中求生存。
2012年我國低壓電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610億元,同比增長9.47%。相關數據還包括工業增加值146億元,同比增長4.29%;利潤總額約44億元,同比增長7.32%;進出口貿易總額55.09億美元,同比增長5.33%。其中萬能斷路器、塑料外殼斷路器、小型斷路器、接觸器、刀開關分別完成90萬臺、4630萬臺、5.5億臺、1.05億臺、135萬臺,同比分別增長9.76%、10.56%、9.47%、10.53%、12.50%,低壓電器行業在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的背景下,依舊實現了平穩增長。宏觀形勢與行業整體情況對低壓電器行業利好,預計今后5~10年低壓電器行業還將維持較高增長,未來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0%~15%。
根據我國低壓電器市場的實際,為滿足不同用戶需求,拉開主導產品的檔次,低壓電器主要系列產品發展應分為高級型、較高型、經濟實用型三個檔次,以方便用戶根據實際需要合理選用。(1)高級型,第三代產品可以作為我國目前階段(5~10年)的高檔次低壓電器產品;(2)較高型,以我國第二代低壓電器產品為主體,同時這一檔次產品應根據市場需要進行二次開發。進行二次開發主要是為了提高產品性能,增加我國中檔低壓電器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擋住外國產品向我國低壓電器中檔產品市場滲透。(3)經濟實用型,重點應抓好萬能式斷路器、塑殼斷路器、交流接觸器、熱繼電器等幾大類產品。有必要指出的是,開發新一代經濟實用型產品是我國低壓電器發展的戰略需要,是為適應不同檔次用戶要求而提出的,它將在未來的市場中擔負重要的角色,并將加速我國第一代落后產品的淘汰。
在我國努力開發第三代產品并逐步推向市場的同時,國外主要低壓電器公司又開始推出更新的產品——第四代低壓電器。新一代產品除了高性能、小型化、電子化、智能化、模塊化、組合化外,其主要特征是可通信、高可靠、維護性能好、符合環保要求等。特別是新一代產品能與現場總線系統連接,實現網絡化。
它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低壓配電與控制系統及其裝置,同時給傳統低壓電器產品注入高新技術,使低壓電器產品功能發生質的飛躍。第三代產品的開發與應用使我國低壓電器產品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已縮短至10年,但如果我們的低壓電器產品在可能通信技術方面跟不上,那么上述差距將重新拉大,造成與國外產品功能質的差異,使我國低壓電器產品在未來低壓配電與控制系統中完全失去市場競爭能力。
我國低壓電器產品的銷售市場主要在國內。低壓電器生產廠家的產品絕大多數由低壓成套設備廠家所購買,然后組裝成配電屏、動力配電箱、保護屏、控制屏等低壓成套裝置再賣給用戶,是為發電設備、配電設備、電氣傳動自動控制設備等配套的產品。發電設備所發出電能的80%以上是通過低壓電器分配使用的。
據粗略估計每新增1萬千瓦發電設備,約需6萬件各類低壓電器產品與之配套。另外,低壓電器與電動機總安裝容量之比約為0.5件/瓦。也就是說一套30萬千瓦的發電設備需要180萬件各類低壓電器元件與之配套,其中包括框架式斷路器6900臺,塑殼式斷路器66000臺。據估算,2001~2002年全國發電量增幅應在4%左右,2008~2010年在4.5%左右;在10年內電力彈性系數平均為0.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