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信貸市場利率走低的影響,世界各大保險公司都在尋找新財路,其中表現最積極的是“百年老店”德國安聯保險集團(Allianz),該公司眼下正在加大對可再生能源和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力度。
作為歐洲最大保險公司、德國最大金融集團,安聯早在2005年就將能源納入集團投資戰略規劃,可再生能源產業更是重中之重。
8月中旬,安聯將3座風電場收歸麾下,其中兩座位于法國北部加來海峽省(PasdeCalais),分別為裝機8兆瓦的Frevent風電場和12兆瓦的Ivergny風電場,兩個項目目前在建中,預計2014年上半年投產運營。另一座是位于意大利南部普利亞區(Puglia)、裝機30兆瓦的Erchie風電場,去年底已投入運營。
上述3座風電場總裝機達50兆瓦,可為2.8萬戶歐洲家庭提供充足電力。安聯可再生能源部門負責人大衛-瓊斯表示,此次收購后,安聯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總額將超過15億歐元,所產生的電力總計能滿足40萬戶歐洲家庭的用電需求。
“我們十分看好風能及太陽能的潛在增長趨勢,未來將繼續加大對于該領域的投資。”瓊斯稱,“安聯正朝著全球領先的能源項目投資機構邁進。”
值得關注的是,安聯日前為旗下位于瑞典北部的Maevaara風電場找好了電力買家——科技巨頭谷歌(Google)。盡管Maevaara風電場明年完工、后年投入運營,但安聯仍然和谷歌談妥了售電事宜,后者將從2015年起購買Maevaara風電場全部電力,旨在為谷歌歐洲數據中心提供電力,合同期限10年。Maevaara風電場安裝了24臺風力渦輪機,年發電能力約72兆瓦。
過去一年里,安聯在風能和太陽能產業的投資額提高了25%,手中已擁有34座風電場和7座太陽能電站,分布于瑞典、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總發電能力達732兆瓦。
歐債危機爆發前,大多數保險公司主要以購買穩定的國債獲利,但隨著近年來信貸利率持續走低,以安聯為首的保險公司不得不尋找新業務突破口,旨在創造安全和穩定流動資金回饋投保人。據悉,2012年德國國債拍賣中甚至出現負利息,買德國國債還要倒貼錢。
安聯瞄上的另一塊“肥肉”是基礎設施產業。消息稱,該公司和加拿大安大略省政雇員退休基金(Omers)聯手收購了德國萊茵集團的捷克子公司Net4Gas,后者是捷克天然氣管道網絡的主要運營商,為捷克國內市場供應天然氣,同時還向歐洲其他地區輸送天然氣,年輸送量達350億立方米。這筆高達16億歐元的收購交易于7月得到了歐委會的批準,8月中旬正式完成,安聯和Omers將各自持Net4Gas50%的股份。
澳大利亞麥格理公司(Macquarie)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部門負責人吉瑞-扎斯特表示,對保險公司而言,尋求多元化投資組合固然重要,但仍要精挑細選,像天然氣基礎設施這樣長期、穩定的產業最吸引人。眼下,囊中羞澀的歐洲公用事業,正急于拋售手中資本密集型資產,以償還債務并籌集新資金,其中包括天然氣管道網絡。
據德國經濟研究所(DIW)發布報告稱,歐洲能源轉型至少需要8000億歐元,投資可再生能源或基礎設施有長期穩定的收益,且受金融市場影響較小,此外回報率也很誘人,初步估計可達10%。
經合組織長期投資項目負責人拉斐爾-˙德拉-克羅齊指出,歐盟曾透露為基礎設施產業引入私人投資,這是因為歐洲低迷的經濟讓國家政府和公用事業公司沒有“閑錢”壯大基建市場。預計2012—2020年間,歐洲能源項目的融資將高達1萬億歐元,其中大部分將來自私營領域。目前,歐洲大約有400個天然氣和電力基礎設施項目,包括管道、LNG終端和存儲設施等。
安聯透露,目前保險公司對可再生能源和基礎建設項目的投資很少,估計不會超過5%,其中部分原因是歐盟對保險業政策逐步收緊造成的,保險業監管法要求保險公司擁有很高的自有資本充足率,間接束縛了其對綠色產業和基建的投資規模。
眼下,安聯等多家保險公司呼吁,應在新保險業監管法中,為能源投資引入專門的風險類別。其實自2001年起,歐盟就開始醞釀新保險業監管法,但爭議不斷,估計新法出臺還需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