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書名:《不一樣的25年:施耐德電氣的中國故事》(施耐德電氣唯一授權,百萬字文獻資料百位相關人士,兩年深入采訪,原生態創作)
作者:陳斯文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6月第一版
|
陳斯文
財經作家,企業案例研究者,藍獅子簽約作家。專注于對制造行業、跨國企業的觀察。著有《中國經濟猜想》、《莊家之死》等書。
第一章 信任與榮譽(精選)
企業的真實面貌,體現在運營的細節當中。
——彼得·德魯克
特殊的日子
單從日歷上來看,2011年12月11日不是個特別的日子。這一天在人民大會堂的確有一個重要會議。看起來,它與普通百姓關聯度并不大,但對達成國內的某種共識卻有相當的關系。而對于正在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類似的共識,正是進步的前提。
這一天,是中國入世十周年紀念日。一轉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經10年了。
但逢十而慶是中國人的傳統,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促成一場紀念活動,無疑包含了以下三方面的訴求:其一,對這一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進行紀念;其二,對10年來中國發展開放型經濟取得的成就進行總結;其三,則是表明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基本方針與堅定決心。
無須多說,能參加這樣的會議的,都是國內政經兩界里最為重要的人物。他們的共識,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社會共識的雛形。而讀者自然也可想見,施耐德電氣將會是這個會議的參加者。
按施耐德電氣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趙國華事后的感受來說,“是一份巨大的榮耀”。而在中國人看來,它肯定包括了數重含義。首先當然是中國的開放,只有真正自信的國家,才不會排斥外來的見解幫助本國社會達成共識。其次,像施耐德電氣這樣的公司,它是真正先進的、代表未來方向的個體,有值得聽取的意見;而更為微妙的一點在于,這個角色應該由一個了解中國現狀,知道講什么話和怎么做的公司充當,才會既讓人聽得懂,又不失中國在政經領域的禮儀和體面。
所以,就在人民大會堂的鮮花方陣已經擺得差不多的時候,身為公司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的趙國華還在相距不遠的一家酒店里,對著一張寫滿漢語拼音的A4紙,為他要講的話進行最后一輪的練習。
十幾分鐘后,在施耐德電氣中國區總裁朱海的陪同下,深黑色商務正裝打扮的趙國華步出酒店。早已等候在此的車子隨即開動,穩穩駛向人民大會堂。施耐德電氣中國公司的榮耀時刻,到來了。
前言 一個真實的施耐德電氣中國(節選)
1919年,施耐德公司迎來了其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人物。這一年,一位名叫鄧希賢的年輕留學生來到施耐德的工廠,開始了他在法國勤工儉學的生涯。多年之后,這個年輕人的另一個名字為所有中國人熟知,他正是鄧小平。

鄧小平工作證
2010年11月6日,又一位特殊的中國人來到了施耐德。這是正在法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胡錦濤。來到位于尼斯的施耐德電氣卡羅斯技術中心后,胡錦濤受到了公司總裁和10多位法國政要、企業家代表的熱情接待。
此時,無論是中國,還是施耐德公司,都已經與100年前完全不同了。
溯源施耐德電氣與中國較早的貿易往來,中國的重要性亦初露端倪。1896年7月,法國勒克勒佐鎮(Le Creusot)接待了一位來自中國的客人——洋務運動代表李鴻章,而他要去的地方,是勒克勒佐鎮上的一家企業, 法國第一輛火車機車的生產企業,也是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戰艦的制造者、當時最重要的軍火重工業企業——施耐德公司。
目前, 中國這個東方大國已經是施耐施公司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也是過去幾年里增長最快的市場。本書,我們將要看到的是施耐德電氣融入、分享和參與推動中國現代化的進程,而這也正是這本書的主人公——施耐德電氣中國成長的核心。
當然,這些還不是全部……
其實我們只要一見到本次活動長長的貴賓名單,就知道趙國華所說的“公司的榮耀”和政府的重視都是確確實實的。他們包括:慶典活動主持人、時任國家副總理王岐山、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拉米、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素帕猜·巴尼巴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筱原尚之、聯想董事長兼總裁柳傳志……
按照安排,當會見完成后,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將與諸位嘉賓共同步入會場。在那里,等候他們的將是500多位受邀來賓,其中,僅副部級以上的官員就有近300位。
作為官方權威媒體的新華社給出了這樣的評價:“這是我國紀念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規格最高的一次論壇。”
準備
從爭取到完成這個具有殊榮的歷史活動,施耐德電氣用了20多天時間。
法國施耐德電氣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趙國華在論壇上致辭
雖然我們很難再次完整考證,但可以相信的是,代表外資企業作為參加這樣一個重要論壇的候選人,施耐德電氣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企業,但也肯定不是政府部門唯一的選擇。
作為這一工作的具體負責人,施耐德電氣負責政府事務的楊麗莉深知這個活動的重要性。
在中國,中央政府在經濟活動中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它掌握著絕對的資源和權力。同時,中央政府又是經濟活動的風向標。更為重要的是,公司能夠得到這樣的展示機會,對施耐德電氣中國的28000多名員工,以及對整個公司體系中各個環節上合作者而言,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激勵。
楊麗莉開始對施耐德電氣中國區總裁朱海,尤其是對全球總裁趙國華開始了溝通工作。
趙國華曾經在中國工作過5年時間,學會了用中文對話。與此同時,這位起了個響亮中文名字的法國人還擔任著法中委員會的主席職務。這是一個成立1979年,專門負責與中國工商界保持溝通與合作的機構,在相當程度上分擔了法中兩國的外交工作。用朱海的話來說,“趙國華對中國的感情已超越簡單的喜歡了”。
但要趙國華作為嘉賓參會,有兩大障礙:其一,兩個月前他已經定下12月11日要去莫斯科參加另外一個會議。其二,升任全球總裁的趙國華有幾年不說中文了,要在如此重大的場合里用中文演講得體,需要反復練習,這需要大量時間。
然而,施耐德電氣必須作出回應,兩三天之內不給回應,也許就會失去這次機會。
在后來的回憶中,楊麗莉坦言:“當時只想著一件事情:CEO如果沒有時間,如何調出時間?”
她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支持者,而她的第一位游說對象——施耐德電氣中國區總裁朱海正是合適的人選。
大致上看起來,朱海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中國管理者,雖然已經在外企工作了近20年時間,但他依然沒有一個英文或者法文名字。在他不大的辦公室里,還掛著一件書法作品,上面有“寵辱不驚”四個毛筆字,而當他一旦行起事來,任何一個人馬上就會知道“寵辱不驚”是什么意思。
在這件事情上,作為施耐德電氣中國區總裁,朱海表現出了非常堅定的意志。
在短短一天半的時間里就有了結果。“施耐德電氣全球總裁趙國華非常榮幸確認出席論壇。”
無論是趙國華、朱海還是楊麗莉都清楚,抓住機會,作出表態,離真正的成功還有一段距離。就講話而言,關鍵是講什么,講得好不好。講話只有3分鐘,但要做的工作一點也不輕松。
“中國將繼續保持積極對外開放”,結合跨國公司本身的經歷是組委會的原則性建議。
2011年11月下旬,這份演講稿的內容,只剩下了幾個非常具體的問題——要讓哪些方面滿意?要達到什么目標?從哪里入手?
一波三折 榮譽背后
這個只有三分鐘的講話,包含了三個要點:第一點是針對中國入世十周年表達祝賀;第二點則表達出施耐德電氣受益于中國的改革開放;第三點,表達對未來的信心與展望。
趙國華很快確認了這個發言框架,并確認自己將用中文發言。第一步的肯定到得很快,商務部的反應很迅速,對稿件的質量也很肯定。這讓楊麗莉大大松了一口氣。她知道,現在可以邁出第二步了——數千公里之外的趙國華為此聘請了一位中文教師,一遍一遍地練習發言,矯正發音。
所有的環節看起來都很順利。可惜,好事多磨。
為了配合會議進程,原本定為三分鐘的發言被調整成五分鐘。
表面上看,兩分鐘是個小問題,無非是增加些內容而已,但實質上,這意味著趙國華的練習需從頭開始。
讓人想不到的是,趙國華對這個變化卻非常高興。在他看來,這意味著更大的發揮空間。不過,他卻在另外一個問題上表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在這份發言稿里,有一些設計精妙的語句。恰恰是這些語句,讓趙國華這個法國人非常地不理解。比如,發言稿中有一句“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又比如,稿子中引用了一句鄧小平的著名話語“摸著石頭過河”。雖然趙國華算是一個中國通,但由于文化的差異,要他徹底理解這些“中國化”的語句還是有難度的。是否要因為這樣而考慮將這些語句刪去?
在這一點上,楊麗莉決定說“不”,這項工作的主導權應該由施耐德電氣中國來把握。
要知道,公司的組織運行如同一臺系統性的機器,每個員工必須把自己的部分做到或做精,整個系統才會良好運轉。在這里,施耐德電氣奉行著“讓專業人做專業的事”的方法論。如果你不是專家,不知道這里面所有的關系,那么面對一些專業問題時,就要聽從專家的意見。
“盡可能地做到字字珠璣。”楊麗莉這樣表述。
眼看著活動日期逐漸臨近,最讓人害怕的臨時調整又來了:五分鐘的發言又被壓縮回三分鐘。
公司對發言稿進行了最艱難的一次修改。后來,楊麗莉統計,涉及稿件的大變動,前后竟產生了14個不同版本。
有趣的是,直到活動前的最后一天,這樣的修改還在繼續。看到最后一句話“為中國經濟發展貢獻一己之力”,工作小組反復推敲,改成了“為中國的和諧社會發展貢獻一己之力”。這個由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概念,無疑成為整個發言稿件上畫龍點睛的一筆。
從這件事情看來,施耐德電氣中國既有著巨大的量級,同時又做到了運行的高效。在完成這件事情時,只需要兩三個環節就能把它做完,沒有普通大公司通常需要的冗長環節。從這件事情來看,可知它是個扁平化的組織:它的動作集合了管理者和專家的意圖,而且顯然更為尊重專家的意見。
當然,我們還是要看看這項工作的結果如何。
為什么是施耐德電氣
2011年12月11日上午10點鐘,活動開始。作為本次活動最重要的相關方,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拉米被安排在第一個發言。趙國華被安排在第五個發言。
在場的細心人可以察覺,主席臺上的趙國華有一個低頭查看手機短信的動作,這顯然化解了他的局促。事后我們得知了短信的內容:“一會可以站在臺側先等候,當王岐山副總理說完你的名字,你就可以到講壇開始演講了。”顯然,公司安排專人在現場為總裁提醒,引導他在適當的時機做適當的事。
此時,活動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素帕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筱原尚之陸續完成了各自的講話,臺上的發言者是世界銀行副行長卡努托。
10時31分24秒,卡努托結束了講話。趙國華從座位上站起身,拿著他的演講稿,來到主席臺側靜靜等候。
在同一時間,這個舉動被全球電視直播傳送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趙國華的觀眾里,包括幾萬名施耐德電氣的員工、經銷商、供應商,由于是周日,這些人可以有空打開電視機,看一看他們的總裁是怎樣在這樣一個場合發言的。
10時31分55秒,副總理王岐山宣布:“下面,請外資企業代表、法國施耐德電氣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趙國華先生發言。”
20秒后,趙國華登上講壇,開始了他的演講。
“尊敬的胡錦濤主席閣下,尊敬的王岐山副總理,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
在場的許多人顯然沒有料到,這個法國人竟會選擇用中文進行演講。這讓一些人摘下了耳朵上的同傳器,開始有興趣傾聽這個法國人會說些什么;而那些原本低著頭的人,被趙國華不太標準的中文吸引,隨即以一陣掌聲作為回應。
講話到第三點。一切順利,趙國華看著臺下,開始鄭重說道,“我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施耐德電氣,非常自豪曾經擁有一位著名的中國同事,他就是鄧小平先生。他曾說中國的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加入世貿組織就是最關鍵的一塊石頭。也許,全球性的公司在中國上市可以成為下一塊石頭。”
趙國華的中文講得還算流利,不過他說起“石頭”這個詞時,還是有些奇怪,兩個漢字的聲調都變了。在這個嚴肅的場合,這個發音奇怪的“石頭”,讓在場的聽眾笑了起來。趙國華頓了一頓,又說道:
“當然,作為世界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也面臨國內各種各樣的挑戰,但是我們依然深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趙國華這句話一出口,臺下頓時爆發出笑聲。在這一片笑聲中,楊麗莉注意到,坐在她身旁的一位官員一邊笑一邊評論道:“他們也太了解中國了。”
笑聲漸息,趙國華以非常簡短的話結束了這一次演講。
“施耐德電氣的兩萬五千名中國員工,會繼續努力,為中國和諧社會的發展貢獻一己之力!最后,我祝大會圓滿成功。謝謝。”
半個月來的工作,在此時收獲了最好的成果,除了掌聲,還有商務部官員們用流行詞匯表達的肯定:“你們CEO的演講太給力了。”
一位經銷商在博客中記錄道:“沒想到施耐德電氣還有這么cute(可愛)的一位CEO。”
——了解中國,這是一家跨國公司在中國完成本土化的最起碼要求。這個要求看起來容易,但是,只有追求過它的人才會真正明白,這其實是一個非常艱的過程,它貫穿了施耐德電氣在中國25年歷程的始終。我們姑且留下這個話題,先去探尋一下這家法國企業的根源,從它在歐洲的歷史開始,逐步完成對這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的解構……(敬請期待下一期:施耐德電氣在歐洲)
備注:連載文章對原著文字進行了篩選,欲了解全面內容,請參考原著。
![]() |
此章品牌經驗
善于聽從專業的意見,是一家卓越公司開創事業的前提。作為一次體現榮耀的機會,施耐德電氣中國表現出了與大多數公司不同的做法。在絕大多數中國公司,這種事情通常是由總裁個人或他的辦事機構來主導,不會聽從專家的意見。當我們把這其中的每一個細節和整個事件結果展現出來后,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家公司實現了組織的扁平化,這使得它在大規模的前提下依然保持了較短的工作環節,同時更為尊重專業工作者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