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豐厚的利潤,能源行業一直是最能吸引投資者目光的市場之一,近年來,由于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RC)對于電力市場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此前渾水摸魚的華爾街大銀行,如今也面臨著被“秋后算賬”的局面。
招標環節使詐
據彭博社報道,當地時間7月29日,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RC)正式指控華爾街巨頭摩根大通操縱電力市場,并披露了細節內容,使得不久前的傳聞終于浮出水面。
FERC公布的文件顯示,在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期間,摩根大通的能源部門共有8個交易策略涉嫌違規,其中在加利福尼亞有5個,在美國中西部地區有3個。
為了將原本虧損的發電廠轉變成利潤的中心,摩根大通在輸電系統招標環節提供了一個過高的報價,使得加利福尼亞和密歇根州的電網運營商支付了較高的價格,從而推高了電價。
據最新消息,摩根大通已同意就此事件支付4.1億美元,并與FERC達成和解。這也是該機構安然度過金融危機后遭遇的又一個重大打擊,此前的倫敦鯨事件已經讓該機構的損失超過62億美元。
據負責加州電網運營的獨立系統運營商(CaliforniaIndependentSystemOperator)新聞發言人史蒂文·格林利(StevenGreenlee)介紹,在電力批發市場,電價往往是由買賣雙方基于供需的情況來協商決定,這一價格必須覆蓋發電廠的能源和發電設備的成本,之后電網運營商會對電價進行投標,如果這一價格不足以覆蓋發電廠的發電成本,那么缺口將由電網運營商全部買單。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在過去長達10年的時間里,美國在輸電系統方面的投資一直落后于對發電廠的投資,這曾導致美國一些大城市出現斷電事故,也令美國政府取消了對于電力市場的統一管制,將管理發電、輸電、配電和售電的公共事業公司拆分為不同的公司各司其職,分開監管,而電價也由政府定價變為在政府部分監管下的競價。這一改革,某種程度上解決了美國的電力供應和傳輸問題,卻也令美國的電力系統變得更加混亂和復雜,也更難監管,因此,不少機構便從中渾水摸魚,賺取巨額利潤。
高額利潤令銀行屢犯規
去年11月,由于被指控向監管部門提供錯誤的交易信息,FERC將摩根大通以市場價格交易電力的交易權限暫停了6個月,而這項決議在今年4月已經正式生效。
然而,摩根大通并不是第一家被FERC盯上的大型銀行。就在前不久,巴克萊銀行(Barclays)也因在2006年至2008年期間,涉嫌操縱加利福尼亞的電力市場,而被FERC開出了創紀錄的4.9億美元罰單。
今年1月22日,德意志銀行(Deutsche)同樣為在2010年的能源交易中操縱市場,支付了106萬美元的罰金,盡管該行至今也沒有承認自身確實存在這方面過失。
自2011年以來,FERC在能源市場已經進行了至少13宗案件的調查,對此,該機構官員蘇珊(SusanCourt)表示,“這個市場的利潤太大,而我們的責任則是確保這個市場沒有欺詐行為。”
FERC的主席威靈霍夫(JonWellinghoff)也表示,目前該機構正在加大對于能源市場欺詐行為的調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