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對歐盟、美國和韓國進口多晶硅征收進口稅之前,中國多晶硅生產商正在提高產量以滿足國內需求。
在六月初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制造的光伏組件征收初步反傾銷稅之后,中國政府重新開始對去年保利協鑫(GCL-Poly)等公司提出的多晶硅傾銷指控展開調查,當時由于市場產能過剩,價格持續暴跌。
報道表示,中國政府還在考慮是否征收追溯性關稅,這導致三月至五月間,中國多晶硅進口量下滑。
然而,據說許多領先的中國組件制造商已經儲存國外生產的優質多晶硅,以緩解可能發生的供應短缺以及純度要求。
正如記者的最初報道,小型多晶硅生產商大全新能源(DaqoNewEnergy)六月表示,其已經成功開始提高其新疆多晶硅工廠的產量,而其萬州工廠仍在升級以降低生產成本。該公司將第二季度多晶硅出貨量提高到920MT。
報道表示,中國最大多晶硅生產商保利協鑫也提高產量,盡管細節尚未公布。
2013年五月保利協鑫報告,其第一季度多晶硅生產水平約為8,653MT,較去年同期下滑29.2%。該公司并未提供第二季度產量目標。
昱輝陽光最近還宣布,其在升級后恢復多晶硅生產,降低生產成本,盡管該公司采用多晶硅為其光伏組件進行內部硅片生產。
在反傾銷調查后,中國調查多晶硅定價的舉動是報復美國對中國制造太陽能電池征收關稅。這一調查隨后被擱置直至歐盟委員會宣告征收初步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