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低迷,進口煤沖擊、價格下滑,煤炭業正在揮手告別“暴利”的黃金十年。據了解,2012年中國煤炭社會庫存首次突破了3億噸,達到3.44億噸。這意味著,持續了近十年的“一煤難求”盛況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煤企陷入供過于求危機。一位煤炭行業人士表示:“在市場需求不足情況下,煤炭行業產能已經相對過剩。”而2013年的產能過剩形勢將更加嚴重,據其估算,2013年煤炭行業的社會庫存可能將高達5億噸。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地方ZF相繼出手救市,試圖力挽狂瀾保護本地的煤炭產業。
隨著2013年第一季度銷售數據的陸續出爐,工程機械行業發展趨勢越來越明了。據統計,12月銷量大幅低于預期。12月累計銷售挖掘機11058臺,同比下滑46.9%;裝載機銷售16874臺,同比下滑32.2%;推土機銷售1168臺,同比下滑38.6%;壓路機銷售1399臺,同比下滑17.56%。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到,今年第一季度,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壓路機等工程機械主要產品的銷售均出現了下滑,為企業敲響了警鐘。
行業分析師分析,從國內市場看,前幾年投資拉動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給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隨著投資規模過大、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居高不下,國家對投資規模不斷收緊,2012年,國內市場需求快速萎縮。雖然去年年底國家批準了一批基建項目,但是從批準到實施還需要一段時間,其帶來的拉動作用傳導到工程機械行業有一定的滯后性。目前來看,這種拉動效應還不是很明顯。從國際市場看,工程機械產品的出口也越來越多地受到國際貿易摩擦影響。如巴西從2012年開始調整進口稅額,對從中國進口的工程機械產品征收的稅率整體增長25%,為中國產品的出口設置了障礙。另外,隨著前10年的快速發展,工程機械行業以及業外資金紛紛進入該領域,該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已經日益凸顯。工程機械企業間的產品同質化現象特別嚴重,市場競爭相當激烈。雖然這些年國內行業企業與國際先進同行的差距在逐步縮小,但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國產工程機械產品在耐久性、可靠性上的差距依然較大。
盡管歐債危機在深化蔓延,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被降低,世界金融市場進一步動蕩,全球通脹壓力進一步加大,但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仍將面臨寶貴的戰略機遇期,尤其是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等金磚國家市場,對工程機械的需求穩步回升,南美、獨聯體、東南亞、中東和非洲等發展中國家仍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從目前來看,國內經濟增長仍然乏力,投資消費的動力不足。2013年1月至4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91319億元,同比增長20.6%,增速比1月至3月回落0.3個百分點。與經濟增速聯系緊密的很多投資種類均出現放緩跡象——前4個月我國制造業投資32255億元,增長18.4%,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
同時,通用設備制造業PMI也出現下滑。4月,通用設備制造業PMI指數為51.3,環比下降2.2。其中,生產指數為54.3,環比下降3.5;新訂單指數為51.5,環比下降5.9。此外,專用設備制造業PMI指數為52.2,環比下降0.3,持續4個月處于50這個“榮枯分界點”附近。4月的PMI數據顯示,通用設備需求復蘇有一定反復,專用設備需求在年初見底后出現回升。但總體來看,需求依然沒有明顯好轉。
以挖掘機為例,根據統計,今年4月,29家主要挖掘機制造商共銷售挖掘機16257臺,同比增長5.77%,環比下降25.30%。據悉,在保有量較低的四川、貴州、山西等地,挖掘機銷售情況還算可以,但在保有量高的地區銷量卻依然比較低迷。每年的3月、4月屬于挖掘機市場的旺季,銷售量往往占到全年的30%至40%。雖然今年3月、4月挖掘機銷量出現好轉,但由于對未來固定資產投資預期不明,客戶更傾向于租賃設備開展施工,購買設備相對比較謹慎。
對工程機械行業來說,進入2013年,市場一直處于回暖的呼聲之中,但卻從未真正體驗到回暖的氣息。雖然3月、4月部分工程機械的銷量出現好轉跡象,但從宏觀經濟角度看,工程機械行業復蘇回暖的動力依然不足。從煤炭的高庫存可以看出,工程機械行業依然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