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碳信息披露:中國企業準備好了嗎

時間:2013-03-2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關于節能減排,越來越多的公司不再簡單將其視為被動的政策壓力和行政任務,而是將之有效地融入到自身的運營和發展,通過技術革新和管理創新從中獲得經濟效益。

說出碳信息

氣候變化及相關的法規給企業帶來了怎樣的風險與機遇?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是如何核算的?排放強度是多少?企業的能源和燃料需求及成本是怎樣的?企業是否參與了排放方面的市場交易?

眼下,中國100家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都已經收到了一份圍繞上述問題展開的詳細問卷,他們需要在6月底之前作出決定,對該問卷是否給出回應,給出怎樣的回應。

中國企業并非特例。從2000年起,FTSE500公司每年都會收到這樣一份問卷,這份問卷來自于一家名為碳信息披露項目(CarbonDisclosureProjcet,簡稱CDP)的機構,依據企業提供的相關數據,CDP每年都會出版一份全球報告,對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況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作出評估。

CDP的權威性則來自于,它是一家全球獨立運行的第三方機構,目前已有來自世界各國的530多家機構投資者成為CDP的聯署支持單位,而這些機構掌控的總資產超過了64萬億美元,CDP代表了投資者這一利益方對企業碳相關信息披露的關切。

同時,CDP經過近10年的發展,已經擁有世界最大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庫。除了問卷設計這一方法學意義上的創新,CDP在鼓勵企業積極披露氣候變化相關信息的同時,更幫助企業對能源消耗及溫室氣體排放進行測量和管理,最終目的在于促使企業實現節能減排。

披露碳相關信息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認可。CDP全球運營總監SueHowells在6月22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在CDP第一年開展這項工作時,FTSE500公司中,給予問卷回復的比例大概有47%,而在2009年進行的最新一次評估中,FTSE500公司中的470多家給予了回應。

CDP問詢企業的范圍在逐年擴大,現在,CDP每年在全球范圍內發出碳信息披露請求的目標企業已經超過6000家,企業分布既包括歐美地區,也有中國、巴西、印度、南非等國家。

中國表現

“我們最為關注的是GDP排名前20位的國家和溫室氣體排放前20位的國家,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越來越關注中國”,SueHowells表示。

2008年,CDP正式進駐中國。CDP在中國的執行機構商道縱橫咨詢公司向國內市值最大的100家上市公司發出了CDP問卷,最終有5家公司填寫了問卷,20家公司提供了部分相關信息,17家公司拒絕參與,58家公司沒有作出回應。

2009年,填寫問卷的上市公司增加到11家,提供部分相關信息的公司增加到18家,27家公司拒絕參與,44家公司沒有作出回應。

雖然這一表現與CDP早期開展工作時歐洲企業的回應情況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SueHowells仍表示樂觀,她認為,企業對碳信息披露的積極性一是由當地的政策和市場制度(如碳交易制度)決定,二則是商業利益的驅動,這是最關鍵的因素。SueHowells認為,中國企業隨著相關政策制度的完善和企業認知的提高,正在做得越來越好。

事實上,與2008年相比,2009年回答問卷的公司數量增加了一倍,公司提交信息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明顯提高。

2009年度CDP中國的報告說,碳排放數據依然是公司最不愿意回答的問題,有公司擺出“商業秘密”為理由,但事實上,他們中的多數缺乏相應的數據搜集體系,即使做得比較好的公司,也未能提供排放歷史、數據外部驗證/審驗的和準確的數據說明。

商道縱橫總經理郭沛源回憶,2008年第一次開始與目標企業接觸時“非常困難”,很多中國企業不明白為什么要對一家既非政府部門,又非上級單位的機構披露這些信息;也有些企業看到問卷后感覺力不從心,他們表示愿意提供相關信息,但企業平時缺乏對這些信息的搜集,只好欠奉。

此外,CDP問卷統一要求用英文回答,也給不少中國企業帶來麻煩,影響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

與此同時,企業對碳信息披露的程度會與相關負責人關系甚大。記者對比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報告發現,有的企業第一年參與了問卷調查,第二年卻不予回應。“人事變動會使企業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視程度發生改變,有的負責人對這部分工作很重視,有的則無所謂”,郭沛源并不避諱這樣的可能性。而在SueHowells看來,類似表現在全球的CDP問卷調查中也非個案。

CDP最新的調研結果發現,中國公司對氣候變化有了更多認識,關于節能減排,越來越多的公司不再簡單將其視為被動的政策壓力和行政任務,而是將之有效地融入到自身的運營和發展,通過技術革新和管理創新從中獲得經濟效益。

但是,不同行業對碳信息披露的參與度差別很大:電信及信息技術、銀行及金融業的參與度最高,其次是石油天然氣、建筑及建筑材料行業。食品飲料行業參與度最低。食品飲料、貿易零售、紡織服裝等行業大多不清楚氣候變化到底與其日常經營、發展戰略有何關聯性。

報告還發現,多數公司缺乏相應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搜集體系,沒有幾個公司能夠明確提出減排計劃并設定減排目標。報告認為,這將成為中國公司低碳道路的主要障礙之一。

報告還特別選擇了高耗能公司和金融公司兩類企業的34份可持續發展報告為樣本,對報告中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內容進行了分析。以這兩類公司為代表,是因為高耗能公司本身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溫室氣體的排放大戶,對氣候變化影響重大;而金融公司則是因為資本流向會引導資源配置,進而影響到低碳技術的開發應用,屬于較大的間接影響。

總體上看,34份報告中的27份沒有明確提到氣候變化,只有4份報告對氣候變化設置專門章節論述,超過一半的公司沒有在報告中提及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和機遇。但是,幾乎所有公司都在報告中或多或少就氣候變化的某一方面(如節能降耗、發展新能源等)有所論述。不過,對于應對氣候變化建立系統性策略,67%的公司只是點到了策略的重要,但未能進一步闡明具體方向。

對于碳披露信息在中國的未來,商道縱橫在最近發布的一份題為《價值發現之旅——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研究》中估計,鑒于2009年底中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因此,順應這一趨勢,2010年,企業將會開始披露或者增加披露碳相關信息。

“我們在這兩年的調查中已經看到中國公司參與調查的積極性在逐步提高,碳信息披露在中國還有很大潛力。”SueHowells認為,中國企業對碳信息披露勢必越來越重視。因為“通過投資者的關注,將氣候變化的信息傳遞到企業,促使企業將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當作一項長期戰略,這對于企業自身的長遠發展和環境是雙贏”,SueHowells說。

原文地址:http://www.tangongye.com/news/NewShow.aspx?id=8250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