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4天的俄羅斯第16屆國際石油和天然氣工業設備及技術展20日迎來最熱鬧的一天:熙熙攘攘的商務人士穿梭在不同展廳間,介紹聲、談判聲、咨詢聲不絕于耳。
在莫斯科國際展覽中心的19個展廳內,共616家石油天然氣開采、加工以及設備生產公司參展。其中395家來自俄羅斯,118家是中國公司,還有一些德國、美國、意大利、芬蘭等國公司參展。相比于上屆展會900多家企業參展,本屆展會歐美國家參展數量明顯減少。據參展人員透露,這與歐美對俄實施經濟制裁密不可分。
記者注意到,雖然參展商數量小于往屆,但展會的國際影響力與參展人員熱情依然不減往昔。尤其是中國公司展廳里,更是門庭若市。放眼望去,大多數展廳內都陳列著油氣工業設備,如連續油管作業車、井下工具、鉆頭鉆具、天然氣壓縮機等。還有一些展廳的主人是從事石油產業鏈服務的公司,如著名的俄羅斯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學工業研究設計院等。
當記者來到中石化石油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機械)展區時,俄能源部長諾瓦克正與中方工作人員交流。中石化石油機械首席代表陳俠向諾瓦克介紹該公司的油氣開發一體化解決方案,以及正在推進的本地化生產油田特種車輛裝備的工作。由于中方企業的工作與俄進口替代政策相吻合,諾瓦克饒有興趣地詢問中方油氣設備本地化生產項目情況。
陳俠告訴記者,中石化石油機械準備把自主研發的設備推廣到俄羅斯,更好地實現國內石油裝備“走出去”。在本屆展會中,中石化石油機械同德國、俄羅斯的一些底盤公司就推動在俄合作生產油氣開發的壓裂設備展開交流。陳俠說,這些底盤公司具有較強改造能力,便于中方設備本土化。同時,這些公司的俄羅斯分支企業還能幫助中方企業為客戶提供售后服務,從而做到生產、人員和服務本地化。
一位名叫卡布爾的印度商人告訴記者,印度石油開采設備中有80%來自中國。印度油氣公司有意向俄羅斯石油設備公司打探設備信息,但他本次參展的主要目的還是想看看中國大型公司性價比高的設備。
記者了解到,俄羅斯第16屆國際石油和天然氣工業設備及技術展和同期舉行的第三屆俄羅斯石油天然氣論壇,以及第三屆中俄能源投資論壇,共同在莫斯科拉開了石油天然氣周。能源合作作為中俄兩國合作重要內容,正受到雙方業內人士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
更多資訊請關注石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