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制造業迎接新課題:發展節約高效工業機器人

時間:2012-12-0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與工業機器人要事先編好程序不同,服務機器人要對環境的變化做出反應,智能化的程度更高,這對提升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無疑有更加積極的意義。

中國制造業新課題:發展節約高效的工業機器人

統計顯示,從1999年到2011年,我國的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從500臺增長到約50000臺,增速之快令人關注。

人口大國將成為第一大工業機器人需求國

我國從2004年起開始遭遇招工難的問題,近年來愈演愈烈。“五年前一個熟練工的薪水不過1500元/月,現在3000元還是招不滿。”上海明天紡織制衣公司總經理徐仁明談起招工就發愁。

錢不是唯一的問題。很多企業家發現,對于大量的80后、90后來說,對單調、枯燥的工作,再高的薪水也沒興趣。

在人口紅利不再的情況下,勞動密集型企業如代工巨頭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提出了“三年百萬臺機器人”計劃,頗具震撼效應。

郭臺銘確實點中了國內制造業的一大核心問題。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肖貴玉近日表示,國際金融危機后發達經濟體重振制造業,機器人應用是重要推手,“我們在歐洲考察時看到,像德國雙立人刀具這樣的傳統產業,也開始引入機器人生產,這不能不說是對中國制造業的提醒。”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尚玉英表示,目前熱議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核心內容是智能化、數字化制造,這兩大特點機器人都具備。工信部在《智能制造裝備業‘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

國家863計劃機器人技術專家組組長趙杰表示,當前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年安裝量僅次于日韓居世界第三,增速居世界第一。但我國的機器人密度還很低:以汽車業為例,日本每萬名工人擁有的機器人數量為1710臺,我國僅90臺。“隨著傳統產業需求的增加和新興應用領域的發展,預計2014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需求量將達到3.2萬臺,位居全球第一。”

大規模應用尚需時日

在某些制造業如汽車生產中,機器人在焊接、噴涂和搬運等環節得到了示范性的應用。如果是一般的制造業,機器人的替代前景如何?

德國庫卡機器人關鍵技術工程師饒楚說:“原來使用機器人,多半是太累人不愿干、或是太危險人沒法干的領域。現在正朝著節約成本的方向發展。”

有一種說法認為,當工人工資超過4000元/月時,機器人的成本優勢將逐步顯現。

我國機器人第一股——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公司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助理譚學科支持這種說法。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焊接作為技術要求較高的工種,工人工資很容易達到4000元/月。一臺焊接機器人目前售價15萬左右,一般能抵3個工人,如此算下來和人力成本相當。考慮到機器人的使用壽命至少3—5年,成本優勢就更明顯了。

瑞士史陶比爾精密機械公司區域銷售經理劉陽則認為,單個機器人難以發揮作用,需要輔助設備組成工作站才能用于工業生產。“現階段多數領域用機器人還是比人貴。要想形成明顯替代關系,近三年不現實,但在十年這樣的長周期里確實是一個趨勢。”劉陽說。

替代信心來自于兩方面:一是機器人價格與人力成本“此消彼長”。五年前一臺焊接機器人售價50萬元,現在降到15萬元。與此同時,制造業的工資水平每年以10%—20%的速度遞增。二是機器人不會疲勞,也不像人有情緒波動,其生產的產品質量一致性更高。實踐數據顯示,在電子產業打磨拋光環節引入機器人后,產品優良率從87%提升到93%。

服務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

對一般的社會公眾而言,工業機器人可能稍感陌生,但說起服務機器人,很多人腦海里都會浮現一組畫面:獨居家中的老人,和充當“保姆”的機器人聊天解悶。久居太空的宇航員,和隨行的科研機器人載歌載舞。勞累了一天的白領,回到家可以吃上機器人烹飪的飯菜。

這樣的圖景不是天方夜譚。上市餐飲企業湘鄂情引進的炒菜機器人,已經運行了大半年。國內部分醫院已開始應用醫療康復機器人,用于患者的后期治療。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曾經預言,機器人將重復個人電腦的崛起之路。對中國而言,服務機器人的潛力更是不言而喻。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在日常家務、病人陪護和互動娛樂方面,機器人擁有廣闊的施展空間。“未來機器人將成為一種大眾產品。”浙江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世強說。

朱世強告訴記者,韓國正在建設機器人主題公園。在這個公園里,機器人將成為科技、教育、文化和商業等幾乎所有人類活動的載體,國內也有團隊籌劃類似事宜。譚學科表示:“服務機器人售價不貴,一般數萬元,但需求量很大,是未來市場的重要增長點。”

對中國機器人產業來說,服務機器人是一個很值得拓展的方向。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依托發達的汽車工業,日系、歐系產品占據了明顯的先發規模優勢。與工業機器人要事先編好程序不同,服務機器人要對環境的變化做出反應,智能化的程度更高,這對提升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無疑有更加積極的意義。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