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光伏企業疲于應對歐美的反傾銷調查時,新興市場的代表——印度也宣布收到業界對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反傾銷調查的申請。盡管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印度數量不多,但業內呼吁國家層面采取行動,否則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調查可能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蔓延。
印度人口眾多,電力緊缺,僅少數邦可全天候供應電力,對能源有迫切需求,其中太陽能被列入重點發展領域。協鑫光伏系統有限公司海外技術總監顧華敏曾經去過印度,他感覺,本土的光伏企業沒有競爭力。
顧華敏說道,印度產業鏈是不全,多晶硅行業也沒有,只是在組件環節、電池片或者硅片等有一點點而已。印度政府曾出臺國家太陽能發展計劃,提出到2013年光伏離網發電200兆瓦,并網發電2000兆瓦。看起來印度光伏產品的需求正在增加,但由于辦事效率低,增長始終低于預期,協鑫集團也在最近關閉了印度市場。
同時,顧華敏認為,印度對中國來說不是一個很好的市場。例如華為這樣的優秀企業,在印度還是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東南亞其他國家、中東可能更適合中國企業。
“即便已經開始反傾銷調查,但歐美仍是中國光伏企業的主戰場,相比之下涉足印度的并不多。”顧華敏說,“首先出口量不大,其次印度政府一直都有貿易保護傾向,就算開始反傾銷調查,對中國企業直接影響也有效。”
箭在弦上的反傾銷調查對中印光伏貿易影響雖然小,但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擔心,這股反傾銷浪潮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擴散開來。
韓曉平說:“在美國開始光伏反傾銷調查時,我們沒有采取及時的行動,導致歐盟跟進,現在是印度,下一步可能是巴西等金磚國家,會有更多國家跟進。他們一定程度也擔心,中國產品賣不到美國和歐洲,會不會到第三世界去傾銷,他們開始以反傾銷調查為名,阻止中國產品進入。”
韓曉平希望印度的動作能夠引起國家層面的足夠關注,畢竟對中國光伏的反傾銷調查已經不是個別特例。
韓曉平補充說道:“商務部應該采取積極行動,不能指望企業,應該在第一時間進行反擊。”
專家建議
光伏產業需拓展新路
繼美國之后,歐盟也開始把貿易保護之刀砍向了中國光伏產業。9月6日,歐盟委員會正式發布立案公告,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這起涉案金額高達200多億美元的案件,是中歐雙方迄今為止最大的貿易糾紛,也是全球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爭端。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中國光伏業產能過剩的情況是相對的,因為以往中國光伏產業主要的需求地在國外,而國外經濟不景氣導致需求下降,產能相對過剩。那么無論歐盟是否對光伏企業征收反傾銷稅,拯救中國光伏業的根本方法還是建立國內的光伏市場,擺脫被外需牽著鼻子走的局面。
====分頁符====
從市場需求來看,幾輪新能源技術改造過后,歐盟的可挖掘潛力已經不多了。相反,隨著智能電網等配套設施完善,未來中國光伏需求將有極大增長空間。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是,歐盟對中國光伏企業發起反傾銷調查后,《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對裝機量目標再次作出了調整,由21吉瓦調整到40吉瓦,且上不封頂。這意味著未來3年中,中國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有望擴大10倍以上。
而知名能源行業研究員宋亮認為:“我國政府必須把中國光伏產業中的龍頭企業、大型企業保護起來,甚至不惜代價的扶持,就像當年日本保護三菱重工一樣。幫助光伏產業實現產業結構轉型,技術水平升級,以期打造新的、全產業鏈的能源產業格局。”(綜合)
相關鏈接
商務部:
不能將歐盟光伏企業困難歸咎于中企傾銷
9月14日下午,中國商務部貿易談判副代表崇泉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與歐盟貿易總司司長德馬迪就歐盟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反傾銷案進行磋商。
崇泉指出,歐委會不顧中國政府和業界的反對,執意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此案涉及中國200多億美元的出口,受到中國政府、業界和輿論對此高度關切。中歐光伏行業形成了今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分工格局。歐盟不應僅僅看到光伏電池對歐盟的出口,還應看到由此給歐盟光伏發電安裝業增加20多萬就業,歐盟原材料、技術設備對中國幾百億美元的出口以及太陽能產業促進歐盟能源轉型加快這些不爭的事實。
崇泉強調說,歐盟的作法已引起中國業界的強烈不滿,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不能無所作為。中方不希望看到此案成為中歐貿易沖突的導火索。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對話,希望歐方重視中方關切,通過雙方政府和業界的對話與磋商,尋求化解貿易摩擦的途徑,使此案得到妥善解決,維護中歐經貿關系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