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作為裝備制造業的金字塔塔尖,智能裝備制造以高效、低碳、節能等特點,為產能過剩的傳統裝備制造業提供了綠色轉型的方向。強調“綠色”意在提升能源、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實現涵蓋全球工業范圍的可持續發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11月12日勝利閉幕,會議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戰”大幕開啟。這是中國改革“再出發”的一次總宣示、總部署、總動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的出臺對加快推進我國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發展,進一步帶動整個制造業的產業轉型與升級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作為裝備制造業的金字塔塔尖,智能裝備制造以高效、低碳、節能等特點,為產能過剩的傳統裝備制造業提供了綠色轉型的方向。強調“綠色”意在提升能源、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實現涵蓋全球工業范圍的可持續發展;而強調“智能”則意在提升生產效率、提高工業資源調配的合理性,以及工業設備的可用性和可維護程度。未來5- 10年,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將迎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按照我國制定的相關規劃,到2015年,國內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銷售收入超過10,000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5%。
為了適應裝備制造業領域的迫切需求,必須確立全生命周期(LCA)的綠色化理念。綠色制造是通過革新傳統的制造技術、設計理念和生產方式,實現資源能源的高效清潔利用和環境影響的最小化。制造過程的綠色化是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在制造的各個階段(LCA管理、設計、材料、工藝、生產、物流、報廢、回收、循環使用等)都要充分考慮到環境保護,做到可持續發展。綠色制造技術的研究應在資源的綠色轉化、新資源和能源的替代、過程強化與系統集成以及綠色產品工程等方面展開。突破裝備制造業綠色產品設計、環保材料、節能環保工藝、綠色回收處理等關鍵技術。開展綠色制造技術和綠色裝備制造的推廣應用和產業示范,培育裝備再制造、綠色制造咨詢與服務、綠色制造軟件等新興產業。
在實現制造過程的綠色化的時候,必須考慮制造行業的“低碳經濟”問題,聰明的企業善于抓住機遇,轉變生產方式走在前面,將被動轉變為主動。利用社會發展理念的變革作為企業加速發展的動力。努力搶占“低碳經濟”的制高點。企業應當在考慮企業發展戰略的同時,考慮企業如何制定“碳戰略”,并力求與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趨勢同步增長。
智能化生產技術是不斷吸收機械、電氣、電子、信息、能源及現代系統管理等領域的成果,并將其綜合運用與產品研發、設計、制造、監測、銷售、使用、服務乃至回收的全過程,以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清潔、柔性生產,提高對市場動態多變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
智能化是制造技術發展的前景。在國家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技術中,強調智能制造,發展工業機器人、智能控制、微納制造、制造業信息化等相關系統和裝備,重點研發工業機器人的模塊化核心技術和功能部件、重大工程自動化控制系統和智能測試儀器及基礎件等技術設備,建設產業技術培訓體系,推動技術集成驗證與示范應用工作,制定技術與安全標準,培育一批高技術創新企業,實現制造系統智能運行,改造提升裝備制造業。一些國內的知名企業,已制定了智能化戰略,例如:海信集團就宣布未來10年要全面實現智能化。
裝備制造業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創新為動力,在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方面探索出許多可借鑒的嶄新路徑,取得了許多可圈可點的嶄新成就。本文為您呈現各大企業創新發展的新經驗:
走進三一重裝,無論是綠色草坪、植物裝扮的廠房車間,還是飽含國際先進技術的產品,節能、環保、低碳的理念,已經滲透到企業發展的“血液”中。從掘進設備研發的節能到產品耐磨技術、截割技術研發的降耗,再到企業運行管理中的無紙化辦公,處處彰顯綠色工業的要求。自2012年下半年開始應用的信息化辦公系統,也讓公司嘗到了環保、低碳的甜頭。如今,從公司領導層面的報告審批、信息閱讀,到車間現場的生產計劃、調度,乃至公司采購等方面工作,全部在網上完成,不僅實現了企業的高效管理,同時也降低了紙張等耗材的消耗。
由太重煤機和西山煤電牽頭承擔,并聯合山西省內六家煤機企業共同實施的“煤炭綜采成套裝備智能系統開發與示范應用”項目是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共同批復的國家“十二五”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項目,已列入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計劃,項目獲政府支持資金1億元。該項目由采煤機智能控制系統、支架圍巖智能耦合電液控制系統、刮板運輸機智能控制系統、綜采工作面集中控制系統等組成。最終建成智能型千萬噸級安全高效工作面,實現煤炭綜采工作面自動化生產,采煤機、液壓支架和運輸系統智能化控制。目前已完成了綜采成套裝備制造及地面聯合調試工作,項目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綠色、智能、人文是現代軌道裝備的設計理念。中國北車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自主創新研制的兩款一體化交通新產品——時速250公里城際動車組和100%低地板現代有軌電車不久前首次與公眾見面。唐車自主創新研制的時速250公里城際動車組,是安全、舒適、經濟、環保的新一代動車組。采用智能化設計、“鯊魚”形車頭、輕量化車體和環保材料,大幅降低了運行阻力和噪音,無污染、無排放、能耗低、免維護周期長。具有時速160~250公里不同速度等級,4~8輛不同編組,具有啟動加速快、制動距離短、快速乘降等特點。
100%低地板現代有軌電車則采用“無弓受流”、“超級電容”等尖端技術,地板距軌面僅35厘米,無須站臺,最大運量是公交車的6~8倍。車輛可采用蓄電池和超級電容并聯混合動力,提供全線無接觸網解決方案,爬坡能力強,最小轉彎半徑僅19米,利用城市現有道路即可鋪設線路,綠色環保、低噪音,滿足現代城市大運量、低成本、零排放的公交需求。
伴隨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低碳環保、節能減排已成為行業下一步發展倡導的主旋律。風機行業首當其沖站在綠色動力的最前列。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陜鼓積累了40余年能量轉換設備的設計制造經驗。在我國首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IGCC示范電站建設項目中,陜鼓提供了46000Nm3/h空分裝置配套的空壓機組為全國產化空分機組,該機組也是目前國內最大4萬等級電拖全國產化機組,是高效節能的全國產化產品。大型合成氨裝置用合成氣壓縮機組設計開發和投用,實現了陜鼓在真實氣體領域的重大突破。
以浙江省為例,正積極推進裝備制造業關鍵重大技術“雙十計劃”,計劃在未年5年,每年實施20項左右重大技術攻關項目,培育20個產業技術聯盟。“雙十計劃”涵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各10項關鍵重大技術,這一計劃的推進,可助更多裝備制造企業邁過技術門檻。
低碳環保、節能降耗、智能綠色已成為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智能裝備制造的發展已成為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的主要競爭領域。我國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還不足,核心技術仍受制于國外,產業規模較小,產業組織結構較為渙散,產業基礎偏弱,即使已經起步的裝備制造類產品市場份額仍少于5%。目前國家正在不斷完善支持智能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被普遍看好,國內裝備制造企業必須抓住這個機遇,在“十二五”期間實現綠色智能裝備領域的突破。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