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工控自動化市場將何去何從
文:睿工業2022年第四期
導語:資本市場從來都是反應最為敏感、迅速、超前的。從過去2年中國本土Top10自動化上市公司的營收和市值表現來看,就能明顯看出這兩年和最近的市場變化
春江水暖,資本先知
資本市場從來都是反應最為敏感、迅速、超前的。從過去2年中國本土Top10自動化上市公司的營收和市值表現來看,就能明顯看出這兩年和最近的市場變化,如圖1所示。
2021年上半年,自動化市場增長迅速,Top10上市公司的市值達到2588億,相比2020年年底增長了51.36%。2021年下半年自動化市場增速放緩,2021年年底Top10自動化上市公司市值達到2724億元,相比2021年上半年只增長了5.25%。進入2022年,自動化市場下行壓力加大,4月底Top10自動化上市公司市值達到2206億,下跌幅度達19%, 市值減少了518億,500多個億的小目標就跌沒了。
當然資本市場的波動,也跟全球加息、美元走強等有關,但是自動化領域資本市場的起伏變化,也說明了目前自動化市場經過前幾年的高速增長之后,到了調整的關鍵時期。2022年自動化市場走勢如何,資本市場與大家一樣,也或多或少感覺到了市場下行的風險。
2022年,自動化市場三年周期的轉折點
自動化市場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周期性還是比較明顯的。2011年、2014年、2017年都是自動化市場增長非常迅速的年份,其中2017年跟國家“智能制造2025”政策的推動、蘋果投資大年以及新能源鋰電等行業快速爆發密切相關。之后的2019年,中美貿易戰爆發,自動化市場當年下降4.3%(如圖2所示)。
2020年疫情爆發之后, 以十多個億的口罩機相關產品為代表的疫情自動化市場迅速拉開了此輪增長的號角,國產匯川、信捷、雷賽等公司成為第一批吃到疫情紅利的玩家。之后全球疫情爆發,中國疫情控制最為出色,全球產業鏈往中國轉移,中國制造業景氣度上升,2020年以及2021年自動化市場的快速爆發與疫情紅利密切相關。此外,碳中和戰略背景下新能源行業迎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蘋果在2020 年、2021年新的投資周期、半導體設備等卡脖子領域先進制造設備的發展,也為市場發展增添了更加多元化的增長動力。同時在市場高速增長背景之下,國產替代也給本土公司帶來了更多的市場增長機會。
圖 1 中國自動化上市公司 2017-2022 年發展態勢
圖 2 2017-2025 年自動化市場發展及預測
2022年,自動化市場增速放緩,是否預示著此輪自動化市場高速增長周期的結束?2023年是否會到達本輪周期的低谷,自動化市場是否會迎來周期性的下降? 2024年和2025 年,中國自動化市場是否會如期開啟新一輪增長周期?目前根據MIR睿工業的觀察,2022年及未來3年中國自動化市場大概率會按照以上邏輯進行發展。
2022年自動化市場的四座“大山”
2022年初,埃隆·馬斯克在一條推特下發表了對2022年經濟形勢相對悲觀的看法:“預測宏觀經濟是具有挑戰性的,我的直覺是大衰退會在2022年春季或夏季左右,但不遲于2023年”。
2022年,宏觀經濟下行、疫情封控、下游行業需求衰退、芯片缺貨成為擺在中國自動化市場面前的四座“大山”。
(1)宏觀經濟下行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4 月30 日發布的數據顯示,4 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7.4%,比上月下降2.1個百分點。4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2020年3月以來最低水平,制造業下行壓力加大。生產指數為44.4%,比上月下降5.1個百分點,制造業生產活動明顯放緩。新訂單指數為42.6%,比上月下降6.2個百分點,制造業市場需求回落較大。
此外,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從4月單月來看,按美元計價,中國進出口總值4961.2億美元,同比增長2.1%。其中, 出口2736.2億美元,同比增長3.9%;全球疫情不斷好轉,制造業訂單回流歐美及東南亞,對于國內制造業及自動化需求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
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4.8%,其中基建投資同比增速達到8.5%,對當季經濟增速形成重要支撐,也說明了其他如出口、消費等引擎面臨著很大的增長壓力。
(2) 疫情封控
2022年一季度新冠疫情反撲,中國經濟重心上海疫情最為嚴重,產業鏈受到較為嚴重的沖擊。
疫情封控對于工廠、物流中心位于上海的自動化企業影響比較大。例如安川電機、歐姆龍等在上海的部分工廠因為疫情關閉。其他一部分自動化企業物流中心在上海,受到疫情管控措施的影響無法發貨。此外上海地區是中國自動化代理商的集中地,尤其是日系企業在上海有大量的核心代理商,受疫情封控影響,代理商也無法及時發貨。
供應鏈方面,多家自動化廠商反映進口物料尤其是芯片滯留在上海機場和港口,無法順利報關,進一步加劇了芯片缺貨的劇烈程度。此外由于國際航班的減少、道路封控,空運和陸運費用明顯上升,增加了物流成本。
圖 3 自動化下游行業發展狀況
(3)下游行業需求衰退 2022年下游行業下行壓力大,新能源、自動化提升、基礎設施三個領域成為市場相對穩定的增長點。受周期性影響的行業有:
疫情紅利、電子、機床行業目前都處于行業下行周期。以電子行業為例,2022年5G發展不及預期,手機出貨量下降明顯,蘋果小年投資較少,3C行業自動化需求2022年將會面臨比較大的下行壓力。
受房地產等基建行業投資下降影響的行業包括:
電梯、工程機械、起重等行業跟基建直接相關,2022年地產龍頭企業接連暴雷,房地產投資減少,基建項目因為疫情封控原因推遲或者進度放緩。以工程機械為例, 4月銷售各類挖掘機24534臺,同比下降47.3%,4月銷售各類裝載機10975臺,同比下降40.2%,整個基建相關的機械行業銷量下降明顯。
受制造業流出中國影響的行業有:
紡織、橡膠輪胎、塑料等行業受影響較大。一方面像輪胎雙反政策繼續落實,國內企業在東南亞等原材料集中地建廠,規避貿易風險。另一方面,2021年以來,越南等國家開放力度加大,積極融入世界經濟,隨著各項貿易協定的簽署,越南出口迎來了新一輪高速的增長,玩具、服裝、電子等訂單往越南等國家轉移的趨勢越發明顯。此外,蘋果富士康等因為中國疫情封控導致的工廠停工影響較大,加快了對于在印度、馬來西亞等地的投資進程。 受內循環消費不振影響的行業包括:
經濟下行壓力大、各行業頻頻爆出裁員潮、國內油價繼續攀升、通脹壓力大、疫情封控等因素給國內消費市場擴大增添了不小的壓力,食品飲料、紙巾、制藥等內需相關行業在2022年增長乏力(如圖3所示)。
(4)芯片缺貨
之前市場普遍預期,2022年3C廠商砍單,3C產品芯片需求下降的背景下,自動化廠商芯片缺貨情況應該會在2022 年下半年得到緩解。從目前的市場端采訪來看,情況沒有預期中樂觀。
目前通訊芯片沒有緩解跡象,主要受全球芯片產能供應不足及中國疫情導致物流中斷的影響。歐美公司A公司的總線型通訊芯片(PN芯片和Profibus芯片)目前供應仍然十分緊張,在發貨的時候,一般先發柜體,與通訊有關的插件延遲發送。國產I公司的PN芯片今年缺貨情況也沒有很好的緩解。
主控芯片沒有緩解跡象,且價格繼續上漲、交期延長。主控芯片以進口為主,在4月份采訪的時候,大量芯片滯留在上海機場和港口,無法順利報關,且從德國進口的芯片運費從3月份至今已上漲5倍,部分公司在考慮如海運等其他的運輸方式。
2022年部分廠商開始缺電源芯片、網絡芯片等,俄烏戰爭影響到部分芯片供應,疫情也導致供應鏈受阻。
圖 4 2019-2022 年各季度自動化市場增長情況及預測
國產公司因為之前供應鏈及早靈活的應對,缺貨情況相對好一些。然而因為前兩年自動化產品出貨量大增,芯片消耗比較大,目前其芯片庫存也已經到了警戒線。2021年開始歐美企業開始嘗試新的芯片供應商,包括國產芯片的供應商開發導入,目前產品測試已基本完成。核心的問題在于海外總部對于芯片切換的決策還沒有完全決定,導入計劃延遲, 芯片供應短期還沒有得到緩解。
以上,2022年Q2季度自動化市場下行壓力較大,自動化市場或出現8個季度以來首次負增長(如圖4所示)。
國產化進入深水區,2022年是否還會繼續加速
過去2年,自動化市場國產化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尤其是在伺服領域,國產進步尤為明顯。國產化的快速提升,本土自動化公司在以下四個方面上做得很突出。
(1)緊跟碳中和、先進制造等國家戰略,重點攻略新能源鋰電、光伏等行業。
(2)營銷模式上,本土公司營銷理念更為貼合市場需要。外資公司營銷理念:我有什么客戶才能買什么;本土公司營銷理念:客戶需要什么我就賣什么。
(3)供應鏈方面,本土公司應對更加靈活。
(4)本土公司產品研發緊跟市場需求,產品迭代速度快,效果好。
本土自動化公司做的較好的行業和領域有以下4個特點,如5所示。
短期來看,因為疫情封控,外資自動化廠商因為芯片等零部件供應受阻,或者像部分企業工廠、物流中心、代理商集中在上海,交貨存在較大的困難,本土自動化公司在這段時間還是有進一步通過供應鏈的優勢,擴大市場份額的業務機會。
長期來看,自動化領域國產化進入深水區,依靠行業專機、通用產品加行業工藝能否在下一階段取得更好的成績, 深水區的各種“硬骨頭”能否啃得下來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其中包括:
(1)對于控制和驅動要求都很高的OEM設備行業,本土廠商進一步突破的難度較大(如圖6所示)。
(2)對于項目型行業,例如軌道交通、化工、冶金等行業,本土公司的大型PLC、大功率變頻等產品缺乏業績案例,關系到整廠工業生產安全,破冰往往需要很長時間,非
圖 5 本土自動化公司特點歸納
圖 6 OEM 設備行業對控制和驅動要求
一朝一夕之功。加上今年項目型行業整體投資增長快,市場需求多,歐美公司西門子、施耐德、ABB、羅克韋爾等優勢明顯,表現較為強勢,國內公司在此領域突破需要很長的時間。
悲觀者常常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盡管在2022年上半年中國自動化市場承受著比較大的下行壓力,2022年市場增速會明顯放緩,2023年甚至可能還會出現負增長,但是我們還是非常堅定地看好未來中國自動化市場發展前景。隨著中國產業不斷升級,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外資和中國本土自動化公司也都會迎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供稿:睿工業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