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產業創新:四大發展理念助推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

文:2016年6月

導語:導語: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是今年我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主辦的層級最高、影響最深遠的多邊峰會。

    導語: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是今年我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主辦的層級最高、影響最深遠的多邊峰會。8月25日,在2016杭州G20峰會倒計時十天之際,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參與的《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2015~2016)》發布會暨G20杭州峰會前瞻在京發布。黃皮書指出,以創新驅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并不是對傳統制造業的回歸和修復,而是產業的徹底變革,催生新的產業部門,建立起新的產業體系和產業發展模式。黃皮書專門開辟了“專題分析報告”,著力對G20產業技術創新與制造業轉型升級問題進行了深度分析。報告認為,創新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不僅將引發全球制造業新的革命,而且將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成為國家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主導。報告認為,G20國家必須進一步實施戰略創新,加快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在當前全球制造業新一輪的產業布局之中,中國依然是帶動世界經濟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力引擎。從2006-2016年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來看,自2011年以來連續4年下降,其中與機械產品相關的設備購置增速也同步下降;進入2016年,國內制造業固定資產累計投資增速持續下降,1-5月累計同比增速僅4.6%。從中可見,雖然中國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進入個位數時代,但受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的高技術制造業將繼續作為工業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支撐中國產業優化與升級。

    而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制造業仍然大而不強,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水平、信息化程度、質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顯,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任務緊迫而艱巨。對于傳統產業如何抓住機遇進行轉型升級?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全面部署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本質上是推進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規劃指引,是為中國制造業在經濟新常態中指明發展方向。

制造業轉型方向

    《中國制造2025》的總體思路是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促進制造業創新發展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對重大技術裝備需求為目標,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綜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層次人才體系,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性跨越。

主線: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

    工業和信息化部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推進“兩化融合”工作,通過信息化的融合與滲透,對傳統制造業產生了重大影響。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到來,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未來制造業中的作用愈發重要。這也正是《中國制造2025》將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作為主線的原因所在。

主攻方向:智能制造

    《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在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智能化工廠、數字化車間,加快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能化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術和裝備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促進制造工藝的仿真優化、數字化控制、狀態信息實時監測和自適應控制。加快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推廣應用,促進集團管控、設計與制造、產供銷一體、業務和財務銜接等關鍵環節集成,實現智能管控。

實質:從資源驅動變為信息驅動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工廠車間內越來越多功能強大的智能設備以無線方式實現了與互聯網或設備之間的互聯。由此衍生出物聯網、服務互聯網,推動著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以CPS的方式相融合。也可以說,CPS將使制造業領域實現資源、信息、物品、設備和人的互通互聯,形成智能制造大環境。

    通過互通互聯,云計算、大數據這些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以前的信息化、自動化技術結合在一起,工廠內的生產設備和設備之間,工人與設備之間實現縱向集成,把整個工廠內部聯結起來,形成CPS,可以相互協同、遙相呼應,生產方式從資源驅動變成了信息驅動。信息驅動下產品制造的過程,體現出了智能制造的價值所在,即:能夠科學地編排生產工序,提升生產率,實現個性化定制生產,還可以調整資源使用,采用最節約能耗的方式。

制造業轉型升級四大理念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也是當前新常態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關鍵戰場。當前,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新形勢和新挑戰,迫切需要轉型升級。《中國制造2025》代表中國在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過程中的頂層設計和路徑選擇,明確提出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力求通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制造業發展的制造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動制造業轉型發展,我們除了堅持《中國制造2025》大方向不變外,從創新理念、協調理念、綠色理念、柔性定制理念等重塑制造業,在未來的發展中也將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發揮重要作用。

以創新理念打造制造業新動能

    創新是引領制造業發展的第一動力,當前應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擴大制造業發展的新供給,打造制造業發展的新動能。一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強新興領域創新研發,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推廣運用,努力培育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設備、生物醫藥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完善制造業產業供給體系。二是促進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推進智能制造發展。當前,全球制造業發展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應加大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力度,積極發展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設備以及傳統機械設備的智能化改造,促進制造業智能化、網絡化和信息化發展。三是加強制造業基礎創新能力建設。重點是要著力突破在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等領域長期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明確重點突破主攻方向,增強制造業整體發展動能。四是完善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構建具有可持續性的技術創新體系,同時加強產學研用相結合,形成全社會技術創新的合力,著力突破一批具有全局性影響、帶動性強的關鍵共性技術。

以協調理念促進制造業結構優化

    首先,加快傳統制造業“去產能”和改造提升,優化制造業產業結構。當前,要通過兼并重組、淘汰落后和嚴控新增產能等綜合手段,積極化解鋼鐵、水泥等制造業過剩產能;同時鼓勵傳統制造企業在關鍵環節的技術改造升級,積極打造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協調發展的產業結構。其次,加強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優化產業布局體系。我國制造業區域發展不均衡,但產業縱深發展空間和回旋余地較大,當前應結合區域發展戰略,積極支持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制造業的產業轉移,發揮中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和發展后勁,優化東中西部地區制造業的資源配置。與此同時,還要促進大中小型企業協調發展,完善制造業產業組織體系。在發揮國有大型企業支柱引領作用的同時,要積極鼓勵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加大對中小企業在行業準入、稅收優惠、技術服務和融資支持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以綠色理念促進制造業可持續發展

    首先,積極發展綠色制造,加大制造業節能減排。當前應重點推進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紡織、印染等“兩高”行業的綠色改造,加強重點行業節能環保工藝裝備的應用與監測,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產能,促進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達到先進水平。其次,加強綠色產品研發應用,增加綠色產品供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環保設備,研發推廣脫硫脫硝除塵、重金屬污染減量化等綠色工藝裝備;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新型節能終端設備,降低制造業終端產品的能耗和排放。再次,提升制造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積極推進資源再生利用的產業規模化發展,提升重工業廢水或余熱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大力發展汽車、工程機械等領域再制造產業,積極促進制造業的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發展。

以柔性定制理念促進制造業產業變革

    定制化生產是互聯網時代企業的新型能力,是工業4.0、智能制造的邏輯起點,是產業變革的一個重大機遇。定制化生產模式是信息技術給設備、產品、人、流程“賦能”的過程,是資產的通用性對資產專用性替代的過程。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明確發揮品牌引領作用的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在供給結構升級工程中,提到要豐富產品和服務品種,著重要支持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個性化定制,滿足差異化需求。“定制化生產是互聯網時代企業的新型能力,是工業4.0、智能制造的邏輯起點,是產業變革的一個重大機遇。”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安筱鵬表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而個性化定制的重要標志是生產方式的變革。

    制造業占中國GDP的40%,地位舉足輕重。培育和發展制造業,是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性舉措。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孕育新突破。信息網絡、生物、可再生能源等新技術正在醞釀新的突破,全球范圍內新興產業發展進入加速成長期。我們希望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走上這條道路,帶領我們中國制造業走上世界之巔。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伺服與運動控制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直驅與傳動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傳動網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
往期雜志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六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六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五期

  •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四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四期

  •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三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