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轉型:中國制造業節能減排發展態勢前瞻

文:2016年4月

導語:隨著“十三五”工業領域綠色發展綜合性規劃的出臺,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將全面推進,結構性節能減排效果將日益顯著,節能環保產業也將繼續平穩較快發展。

    當前,我國工業節能減排壓力雖然有所緩解,但系統性節能減排仍舊面臨問題,譬如系統性的節能減排不強、不平衡不協調、雙控目標難度大等。推進綠色轉型發展完善節能減排政策體系對系統性推進工業綠色轉型發展意義重大。

    展望2016年,工業經濟發展緩中趨穩,工業節能減排壓力有所緩解。隨著“十三五”工業領域綠色發展綜合性規劃的出臺,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將全面推進,結構性節能減排效果將日益顯著,節能環保產業也將繼續平穩較快發展。但系統性節能減排基礎仍然薄弱,節能減排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仍然突出。

A.保持下降態勢結構性節能減排深入推進工業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雙降
    進入2016年,工業經濟增長將呈現新常態特征,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將進一步深化,工業能源消費總量將進入低速增長階段,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有望繼續保持下降態勢。首先,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的目標,工業節能減排政策措施有望進一步加強。其次,工業生產下滑將導致工業能源消費需求放緩。

    在國內外市場需求不振的情況下,高耗能產品產量將進一步下降,工業能源消費需求將呈現繼續放緩的態勢。進入2016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有望繼續保持下降態勢。

1.結構性節能減排深入推進
    首先,四大高載能行業能耗比重有望在2016年穩中有降。“十二五”以來,化工、建材、鋼鐵和有色等四大高載能行業能源消費量占全社會的比重一直保持下降態勢。其次,高耗能行業占工業經濟的比重繼續下降。2016年,低能耗高技術行業增長較快但高耗能行業增速放緩的趨勢仍將持續。再其次,高耗能行業內部將繼續保持優化升級的態勢。

    2016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綠色發展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但是,部分中西部地區省份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嚴峻。

2.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全面推進
    2016年,我國首個工業領域綠色發展綜合性規劃有望出臺,以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為特征的綠色制造體系將加快構建。

3.工業碳減排壓力持續加大
    2016年,隨著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態度更加積極主動,工業領域碳減排的壓力也將持續加大。中國將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低碳、氣候適應型和可持續發展,加快制度創新,強化政策行動。2017年將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該系統覆蓋鋼鐵、電力、化工、建材、造紙和有色金屬等重點工業行業。

4.節能環保產業繼續平穩較快發展
    2016年,節能環保產業將在眾多利好政策的推動下,進入平穩較快發展的新常態。首先,“政府購買服務(PPP)”類的節能環保項目建設進入高潮。其次,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入推進,將從央企向地方國企逐步擴散,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提供新的更大的機遇。再其次,燃煤大戶小鍋爐治理將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最后,政府要在全國范圍內加快建立統一的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必將帶動節能環保監測領域持續高速發展。

B.核心問題
1.實現雙控目標難度大節能減排潛力尚待挖掘系統性節能減排亟待加強

    節能減排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工業領域的節能減排工作多是圍繞重點工序、重點設備、重點企業以及重點行業開展,對上下游企業之間銜接、行業間協同耦合、工業與社會間生態鏈接等系統節能減排重視不夠,大大制約了系統層面節能減排潛力的釋放。

2.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突出
    我國工業經濟發展不平衡,東中西部地區分別處于工業化進程的不同階段,資源環境稟賦也存在較大差異。東部地區的北京、上海等地已進入后工業化階段,工業占總體經濟的比重較低,產業又多以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為主,進一步節能減排空間不大。

    各地區節能減排面臨的形勢和問題各有不同,差異化的政策措施將是“十三五”的重要議題,否則節能減排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將會更加突出。

3.實現雙控目標難度大
    “十三五”將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前提下,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總體改善,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

    為此,“十三五”節能減排工作將繼續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與“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相比,“十三五”節能減排目標將更加全面、系統和科學,但實現目標的難度也將更大。

4.產能過剩續制約節能減排
    展望2016年,產能過剩和市場需求不足矛盾化解尚待時日,工業產品價格可能持續下降,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低緩。產能過剩和資金鏈偏緊制約企業節能減排投入,企業節能減排內生動力仍然不足。

C.對策建議
1.推進綠色轉型發展完善節能減排政策體系系統性推進工業綠色轉型發展
    一是圍繞國家“十三五”規劃總體目標,結合相關要求,切實落實《中國制造2025》,開展工業綠色發展戰略與對策研究,總結“十二五”工作進展,提出系統性推進工業領域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思路、目標、任務和措施。

    二是制定和發布《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方案(2016~2020)》,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構建高效、低耗、清潔的綠色制造產業體系,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發展綠色園區,打造綠色供應鏈,壯大綠色企業,強化綠色監管。

    三是編制工業節能、工業清潔生產和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等專項“十三五”規劃,繼續按年度實施工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確保工業節能減排目標順利實現。

2.出臺差異化的節能減排政策
    一是研究制定分區域節能減排政策。充分考慮東部、中部與西部的地區差異,在淘汰落后產能、新上項目能評環評以及節能減排技改資金安排等方面,研究制定區域工業節能減排差異化政策。

    二是研究制定分行業節能減排政策。充分考慮不同行業的發展情況,在節能減排技術設備推廣改造、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等方面,研究制定差異化政策。

    三是加快推進西部地區工業綠色轉型,加快發展綠色工業。結合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戰略,強化新上項目能評環評,加快推進西部地區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做強西部地區特色和優勢工業,實現原材料行業的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發揮西部地區能源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分布式智能電網,提升風電、水電等清潔能源利用水平。

3.完善節能減排目標管理體系
    一是強化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合理確定各地區、各行業節能減排目標,進一步完善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體系,健全節能減排預警機制,建立健全行業節能減排工作評價制度;每年組織開展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評價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納入政府績效管理,實行問責制。

    二是健全節能環保法律、法規和標準。加快節能環保標準體系建設,擴大標準覆蓋面,提高準入門檻;健全節能和環保產品及裝備標準;完善環境質量標準,加快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三是用信息化手段完善節能減排管理體系,繼續推動工業用能設備IP化,建立工業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平臺,完善工業節能減排監測體系。

4.化解重點行業產能過剩矛盾
    一是以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為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主要對象,嚴格項目管理,依法依規全面清理違規在建和建成項目。

    二是借助“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以資本輸出代替產品輸出,通過“走出去”化解過剩產能,編制“一帶一路”國別產業投資綜合指引,通過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生產基地,促進鋼鐵等高耗能產業向國外能源資源富集地轉移,帶動國內產能過剩行業輸出。

    三是切實落實好新環保法,嚴格環境執法監管,依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迫使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加大環保設施投入,倒逼能耗水平高、污染排放量大、產品附加值低的生產企業加速淘汰。

    四是研究制定以能耗、排放、安全等系統性標準為依據的淘汰落后產能新機制,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增產能。

    國家能源局日前公布《2016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其中提及了已受到廣泛關注的電改、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跨區能源輸送通道等多項內容,目的在于加大我國能源的利用率,達到節能減排效果。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伺服與運動控制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直驅與傳動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傳動網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
往期雜志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六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六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五期

  •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四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四期

  •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三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