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6 16:39:33來源:21ic電子網
自主電池公司首款核心產品為自主磷酸鐵鋰電芯,在整包體積利用率和體積能量密度方面處于行業(yè)領先水平。使用該電芯產品能使整包安全性極大提升,同時降低了電池包零部件數量,大幅降低成本。
根據規(guī)劃,自主電池公司將在今年底開工建設,至2025年建成26.8GWh量產線,可覆蓋純電及混動車型市場需求。前期以配套埃安及廣汽集團內企業(yè)為主,穩(wěn)步提升電池市場份額。今后,將積極拓展外部市場,開展市場化運作。
巨灣技研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將新建電芯生產車間、PACK車間、研發(fā)試驗中心、試制車間、電池安全實驗室等,生產涵蓋XFC(eXtreme Fast Charging)極速充電動力電池等先進儲能器件的電芯、模組以及PACK系統(tǒng)等產品。
近日,蔚來汽車“買礦”的消息,引發(fā)行業(yè)熱議。
“十一”假期前,蔚來汽車全資子公司Blue Northstar Limited與澳大利亞礦產勘探和開發(fā)公司綠翼資源達成戰(zhàn)略融資交易,共同推進其阿根廷卡塔馬卡省圣豪爾赫San Jorge鹽湖鋰項目的勘探計劃。
而在此之前的今年5月,蔚來表示擬投資2.19億元,要建從事鋰離子電芯和電池包研發(fā)的31個研發(fā)實驗室,以及1條鋰離子電芯試制線和1條電池包pack線。
無獨有偶,廣汽也瞄上了自研電池。與蔚來的兩億“小錢”相比,廣汽可謂豪擲千金,設立綠擎電池公司,項目總投資109億元。同時參股公司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將投建電池生產基地,量產極速充電動力電池的電芯、模組以及PACK系統(tǒng),項目總投資36.9億元。
再加上天工電池,魔方電池、彈匣電池、大禹電池,越來越多的車企,紛紛將手伸向了電池。
對此,行業(yè)人士不無擔憂,從動機、可行性、收益等多方面分析來看,車企自研自產電池或將只能是一場夢。
2022年,國內的汽車行業(yè)掀起了一波造電池的浪潮。新能源車企本該與動力電池企業(yè)攜手共進,但現在雙方的關系變得微妙起來,新能源車企們開始涉足動力電池市場。
一部分車企在規(guī)劃動力電池的自研。
8月底,廣汽集團一天內接連通過兩項董事會決議,先是投資109億元搞自主電池的研發(fā),接著拿出36.9億元,讓參股公司廣州巨灣建設生產基地。
在今年更早些時候,蔚來還拿出2.185億元,準備在上海嘉定建設31個電池研發(fā)實驗室、1條鋰離子電芯試制線、一條電池包pack線。
還有一部分車企,選擇通過合資、入股的形式,用錢砸出一個“自己人”。
今年2月,一向以摳門著稱的理想,拿出4億入股欣旺達;8月,本田和LG能源宣布在美合建電池工廠;9月,江淮汽車與弗迪電池、浙儲能源、安徽安凱達成合作,總投資10億打造合資電池公司。
這些舉動釋放出很明顯的信號,新能源車企們不再滿足于簡單的供應商關系,開始試圖掌握更多話語權。
但問題是,車賣得好好的,新能源主機廠怎么會想到來搶動力電池的生意呢?
車企都怎么造電池?
汽車行業(yè)在過去百年的發(fā)展中,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共識——沒有任何一家車企可以獨立研發(fā)制造所有的零部件和系統(tǒng),車企們也都習慣了從各級供應商手中直接拿方案拿產品的合作模式。
但在動力電池這件事上,不少主機廠們正試圖跳過層層供應商,將電池攥在自己手中。
此前,也有不少車企組建過自己的動力電池團隊,比如本身就是造電池起家的比亞迪,打造蜂巢能源(前身為長城動力電池事業(yè)部)的長城汽車等。不過,這些企業(yè)只是少數,而且涉足電池市場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當前這一輪造電池浪潮的急先鋒,是車圈網紅特斯拉。
據《晚點Auto》報道,蔚來汽車正在自研磷酸錳鐵鋰和4680電池技術,并計劃量產這兩種電池,給蔚來以及子品牌阿爾卑斯使用。特斯拉4680電池裝車后,有效提高了車輛續(xù)航,而且車體強度也比以前更好,深受消費者喜愛。
據小雷了解,蔚來早就有做自研電池的準備了。今年6月份,蔚來CEO李斌在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蔚來已經組建了超過400人的電池相關團隊,將在2024年推出800V高壓平臺電池包。有相關人士透露,所謂的800V高壓電池包,就是4680電池,按照計劃將會搭載到基于第三代NT3平臺打造的電動車上。
傳說中的4680電池,其實就是直徑46mm,高80mm的圓柱電池,目前主要是特斯拉在使用,部分在得州工廠生產的Model Y也搭載了這種電池技術。相比于2170電池,4680的電芯容量提升了5倍,充電功率提高了6倍,輸出功率、續(xù)航里程等方面也是完全超越2170,而且每千瓦時的成本還降低了14%左右。
另一方面,4680電池采用的是CTC的封裝方案,直接將電池與汽車底盤結合,省去了各種電池外殼等材料,這樣既可以提升汽車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還可以做到減重的效果。
正所謂有好必然有壞,4680其實不是什么完美的存在,由于電池集成在汽車底盤上,一旦發(fā)生碰撞,或者電池需要更換的時候,都不可以直接將電池組拆下,難度倍增,成本估計也會上升不少。此外,磷酸錳鐵鋰的開發(fā)難度也不小,理念雖好,但距離量產還有很長的距離。
車企自研電池的“如意算盤”
毋庸置疑,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零部件,占到了一輛車成本的40%左右,電池的性能例如續(xù)航里程以及電池品牌等,已經成為了消費者買車的重要決策因素。自研、自產、自供,降低電池成本,甚至最后獨立上市打出品牌賺一筆,是許多車企的“如意算盤”。
事實上,許多知名企業(yè)早就已經打著這樣的“如意算盤”,撞了南墻并回了頭。電動汽車的元老日產汽車,2018年就將旗下動力電池企業(yè)AESC賣給了遠景集團,日產給出的理由是,希望從第三方購買低成本、高性能的鋰電池。話外之音,AESC 并沒有辦法降低成本。
難道是因為日產汽車賣的不好?其實不然。在2015年,日產聆風全球銷售就突破了20萬輛,可當時特斯拉Model S的銷量只有不到10萬輛。再來看看國產車銷量,直到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私家車的市場才被真正打開,截至2022年1月,蔚來一共交付了17.7萬輛,廣汽埃安2021年交付了12萬輛。
下一篇:增程式混合動力和油電混合動...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顛覆傳統(tǒng)加工!維宏VHTube一鍵實現變徑...
2025-06-16
2025-06-09
2025-06-06
2025-05-19
2025-04-30
性能躍升20%!維宏NK300CX Plus數控系統(tǒng)...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