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9-17 16:17:23來源:《控制與傳動》第八期
由于客戶的需要,前段時間分別研究了一下阿爾法變頻器與重慶金甌藍牙串口設備及深圳科易連無線設備之間的通信,現總結如下。
此系統要實現威綸通觸摸屏與阿爾法變頻器的無線通信。威綸通觸摸屏支持RS485的MODBUS RTU通信模式和RS232通信模式。阿爾法變頻器支持MODBUS RTU通信模式,也可以通過更改電路支持RS232的通信模式。由于兩個產品都不具備無線通信功能,所以需要另外的轉換模塊幫忙。
這兩個模塊與阿爾法變頻器通信時表現效果完全不同,重慶金甌的藍牙串口模塊,連接觸摸屏和阿爾法變頻器之后,通訊時而接通,時而中斷,導致觸摸屏每隔一兩秒中自動報“PLC NO Response”故障。而科易連的無線模塊連接之后,直接就能夠通訊,只是稍微比有線的慢了一點。將觸摸屏和變頻器有線連接時,數據每次增加或減少5,而無線連接時數據每次增加或減少8。
4.將藍牙串口主設備連接電腦A,通過“Commix混合串口調試工具 1.0”軟件分別發送“ 55AA”“AA55”,用示波器觀察從設備接收的波形,如下圖所示:
5.對重慶金甌所得數據進行分析
藍牙串口模塊將我們電腦發送的8bit的數據,分成兩部分進行發送,中間隔了相當大的一端時間。如圖3,中間隔了4.3MS的延時。如圖4,中間隔了5.33MS的延時。
阿爾法變頻器支持MODBUS RTU的485協議,協議格式為:
消息發送至少要以3.5個字符時間的停頓間隔開始。在最后一個字符之后,一個至少3.5個字符時間的停頓標定了消息的結束,一個新的消息可在此停頓之后開始。
整個消息幀必須作為一連續的流傳輸。如果在幀完成之前兩個字符間超過1.5個字符時間的停頓時間,則認為幀錯誤,停止接受,清緩沖。
也就是要保證兩個幀間的間隔至少大于3.5個字符的時間,兩個字符間的時間間隔必須小于1.5個字符的時間。
假如波特率為19200,那么1.5個字符間隔1.5char=1.5*11*1000/19200=0.86ms,3.5個字符間隔3.5char=3.5*11*1000/19200=2ms。
通過藍牙串口發送的數據,字符間的間隔遠遠大于1.5char,所以肯定會出現傳輸錯誤的。
但是當通過“串口調試精靈 V1.023.exe”進行自動發送數據時發現有丟包現象,即當通過此串口調試精靈自動向變頻器發送10000個:01 06 01 00 00 01 49 F6,如果沒有發生丟包或者錯誤的話,變頻器應該返回10000個數據,可現在接收到的數據一般都丟了60-90個包。再怎么更改程序,也不能消除。
此時測試了一下藍牙設備,將藍牙主設備接到電腦A的串口上,將藍牙從設備接到電腦B的串口上,此時在兩個電腦上通過“串口調試精靈 V1.023.exe”軟件進行收發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通過這個截圖,可以看到藍牙串口本身就有丟包現象,發送了8080個數據,總共接收了8056個數據。
深圳科易連無線模塊能夠直接跟阿爾法變頻器通信,我測了一下它的丟包情況和接收端的數據波形。
2.將發送端放置在公司實驗室,接收端放到公司前臺,兩者之間距離大概是50m,通過“串口調試精靈 V1.023” 給變頻器發送數據:01 06 01 00 00 01 49 FA,發現沒有丟包現象,如下圖所示。
3.將發送端放置在公司實驗室,接收端放到公司前臺,將發送模塊放到調成靜音的手機上邊,在發送數據過程中給手機打電話,通過“串口調試精靈 V1.023” 給變頻器發送數據:01 06 01 00 00 01 49 FA,發現出現了丟包現象,發送了8072個數據,接收了8026個數據,如下圖所示。
據科易連無線模塊廠家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的帶有金屬外殼的模塊的抗干擾能力很強。
4.將發送端接電腦,波特率為19200,通過“Commix混合串口調試工具 1.0”軟件發送“55AA”觀察波形。所得波形如下圖所示:
由上圖可以看出,在接收端,55與AA兩個數據之間的時間間隔為320us,小于MODBUS RTU協議中規定的0.86ms,所以他能夠直接通信,而不需要更改阿爾法變頻器的軟件。
工業無線網絡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度靈活性,擴展性強,特別是在工控條件惡劣復雜的工業現場,使得控制安全、可靠,已經成為了繼現場總線技術之后又一個前景廣闊的工業應用技術,這也使得阿爾法變頻器的應用領域更加廣闊,可以推薦給客戶使用。
標簽:
上一篇:裝備SEMiX,變頻器將更勝一籌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5-19
2025-04-30
2025-04-11
2025-04-08
2025-03-31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