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入局送餐機器人行業, “效率工具”的下一步是什么?
文:中國傳動網 編輯部2020年第三期
據悉,普渡和美團未來會在機器人領域和餐飲數字化領域進行合作和探討。
普渡科技是一家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餐飲服務機器人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成立于2016年,總部位于全球硬件創新之都深圳,并在北京和成都設立了分公司,在全國數十個重點城市設有服務網點。普渡科技研發生產了多款配送機器人產品,主要應用于餐飲場景,同時也適配其余室內場景,比如KTV,辦公空間,醫院,酒店等更多行業。
送餐機器人“貝拉”
即使適配場景有很多,普渡科技首先切入和聚焦的仍然是餐飲行業。因為盡管中國餐飲市場已達到4萬億規模,但仍然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一線員工依舊在從事著重復、機械的工作,對產業提供的附加價值低。送餐機器人正是助力餐飲業實現智能化升級的科技成果。
據了解,普渡科技的第一代送餐機器人“歡樂送”在2019年完成了650萬次任務,配送了1500萬個餐盤,相當于3000名服務員1年的工作量,為餐飲行業節省了2億的人力成本。其服務了全球范圍內的2000+客戶,包括海底撈、WooWaBrother、呷哺呷哺、美心集團、洲際酒店、喜來登酒店、萬達集團、碧桂園集團、京東X未來餐廳等在內的頭部客戶。
當“歡樂送”讓送餐機器人不再是行業的新鮮事,用日均300的托盤量證明了替代傳菜員的可行性時,普渡科技追求極致效率工具之后的下一步是什么?
普渡的答案是——溫度;普渡產品的答案是——“貝拉BellaBot”。
有“溫度”的送餐機器人
很多餐飲經營者或食客都對餐廳引入機器人而失去服務的溫度持有擔憂,事實上,送餐機器人也能有溫度。
普渡科技團隊認為溫度有三層含義:溫度應該是機器人的交互性趣味性帶給人那種回味無窮的快樂;溫度應該是機器人的科技感未來感帶給人的心馳神往;溫度應該是機器人讓人類生產生活更美好的人文關懷帶給人的大愛。
基于對溫度的追求,普渡全新貓型機器人“貝拉”采用了擬物化的設計語言和形象化的“喵星人”表情包,同時設計了有趣的交互系統。比如客戶摸機器人耳朵的時候貝拉會調皮的說“好癢呀”,長時間的互動后它還能表現不耐煩的情緒,說了一句“你開心就好”。
同時,貝拉的每層托盤都有燈帶,不同送餐環節顯示不同的燈效,工作狀態有更清楚的顯示。除了燈帶,貝拉的每層托盤上還增加了紅外傳感器,可自動識別菜品是否送到指定送餐位置,進一步方便服務員與機器人的協同。
普渡科技CEO張濤表示,除了人性化的“溫度”,貝拉還首次采用了3D全向避障系統,最低探測物體高度為2cm,探測頻率達到每分鐘5400次,正面檢測角度可達到250度,能探測到10m外的障礙物;同時車規級的懸掛系統配合優化的軟件算法,可自適路面起伏,能有效緩解障礙物的沖擊。
他認為送餐機器人在避障能力上的提升為進一步進軍其他中餐領域和西餐餐廳做了更好的準備。
回盤機器人“好啦”
易“協作”的回盤機器人
除了更加人性化的產品,普渡科技還推出了回盤機器人“好啦”,與“貝拉”一同走出了餐飲配送一來一回的新循環。
“一家火鍋店一年回盤次數達到127750次,平均一天要進行350次回盤任務。”普渡科技創始人兼CEO張濤表示。
目前餐廳里主流的回盤模式有三種,一是由服務員進行回盤;二是由服務員呼叫專職收臺員工或清潔人員進行收臺;三是由服務員收拾餐臺后放置至大堂的回收餐柜,清潔人員在固定時段收取。
如果由服務員進行收臺,則會造成服務員雙手沾滿油漬,在所有回盤工作結束前,無法為顧客提供任何服務;如果由后堂的清潔人員負責收臺,則需要放下手中的清潔工作,打理好自身形象后再前往大堂;如果設置專職的收臺員,則對餐廳無疑是種人力成本的大幅增加。
因此,無論哪種回盤模式,都急需進行效率或人員結構優化,但目前暫未出現完全解決該痛點的方案。
“好啦”的使命,正是從提升單次回盤數量、改變回盤模式兩方面提升餐廳整體的回盤效率。
普渡科技為“好啦”打造了120L的超大封閉式艙體設計,三層大容量托盤每層承重達20Kg,最多可同時運送120個小盤子、39個大盤子、33個碗,回盤效率為服務員的6倍。
除語音控制外回盤機器人好啦還可以通過非接觸式的隔空操作控制運行。好啦有多種呼叫模式,包括智能感應稱、呼叫器、智能手表和平板電腦。全套產品幫助“好啦”發揮更大的高效回盤效用。
普渡科技團隊表示:“在一家900平米的餐廳測試中,一臺回盤機器人在該店三分之二區域內工作,一天回收了超過250個裝滿餐具的回收筐。餐廳員工對機器人的使用積極性,以及餐廳對回盤任務的需求遠遠超過了我們預期。
在接下來的階段,我們將主要通過實店測試繼續優化人機協作的邏輯和方式,爭取在發售后讓大部分餐廳都能快速適應與回盤機器人協作的模式,共同提升工作效率。”
機器人應用和技術的突破
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普渡科技的產品形態和技術也不斷地實現了迭代和突破。
最初餐飲機器人使用的是磁導航和人型,這種方式會影響餐廳的裝修和布局,未等到大規模落地就胎死腹中了。
張濤卻認為,做好送餐機器人的關鍵,在于產品形態的重構,送餐機器人不一定要做人型的形狀,用“效率工具”的定義滿足配送效率的需求,才能使送餐機器人真正符合用戶需求。
于是普渡科技首款產品設計為“可移動的貨架”形態,并在核心技術“定位、感知、規劃、控制和調度”上實現了自主研發的突破,由于顛覆了公眾對傳統機器人華而不實的固有形象認知,讓機器人在餐廳穩定高效運行,滿足市場商業落地的需求,其得到了眾多客戶的認可,并獲得了2017年德國紅點至尊獎“BEST OF THE BEST"。
事實上,相比自動駕駛面向的室外公路場景,餐廳作為室內場景,其復雜度一點也不低。餐廳場景過道狹窄、單個場景設施復雜、不同場景一致性較低、并擁有“人”、“物”等動態障礙物。
基于此,普渡科技提出了“場景熵”的量化方式來測算不同場景中靜態環境復雜度與動態環境復雜度之和。其中,工廠、KTV、餐廳的場景熵值分別為10的4次方、6.5次方與11次方,而城市自動駕駛的場景熵為10的18次方。
普渡科技從室內場景切入配送機器人賽道,并選擇了室內自動駕駛落地的場景中復雜度最高的餐廳場景,目前其機器人已經能在狹窄、混亂的餐廳中自如運行,應用到其余場景只是技術降維。
張濤表示,技術在不斷升級,隨著使用越來越普遍,機器人的場景適用性和規范化管理會越來越好。普渡科技接下來重點會通過研發和技術的提升降低產品的成本,未來會推出多款有差異化不同場景應用的產品占領不同市場。
中國“智”造的力量
事實上,相比起國外的配送機器人,中國配送機器人作為應用型創新產品,時間線開始和美、日、韓等發達國家齊平、以至超前。
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國內終端用戶的接受程度比國外更好,國外需求用戶采購意愿不足加劇行業發展難度。其次國內產業基礎比國外好,全球消費電子產業鏈大多集中在中國,上游供應鏈到整機的研發比國外發達許多。第三,國內中游的硬件應用型的科技公司比國外發展更迅猛。最后,中國餐飲行業發展巨變,餐飲行業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同時加速,這些因素的疊加導致外賣、無人餐廳等新模式更容易快速應用和發展。
因此,中國的商業服務型機器人在全球市場的競賽中,似乎占得了一絲先機。其中普渡新一代智能機器人在美國CES展會上,便獲數十家海外媒體的重點報道,并稱中國“開啟了配送機器人的新紀元”。
近年來,中國的科技企業與創新成果得到了全世界前所未有的關注,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的路線越來越清晰。機器人、5G通信技術、無人機等創新產品紛紛“出海”,獲得市場積極反饋,進一步為中國的科技軟實力正名。而華為、中興、大疆、普渡科技等一眾中國科技企業,將為這條路鋪上更好的磚石,讓“中國智造”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快、更穩健、更有底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