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3C智造測試,為中國質量背書

文:劉強2018年第五期

    深圳市艾特訊科技有限公司高度重視研發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到目前為止,公司在聲音、視覺、RF等領域技術研究有多項突破。為了更深入了解艾特訊,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特派記者對艾特訊董事長鄭國榮進行了專訪。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公司名稱的涵義或故事。

    鄭國榮:艾特訊(ITC)創建之初,是本著做好3C電子產品這一原則的測試公司。“I”表示我,“T”表示Test,“C”表示3C(電腦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消費電子ConsumerElectronics),“ITC”結合起來的意思是:我是3C測試專家。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公司的核心業務,包括特色產品或技術。

    鄭國榮:目前,公司的核心業務主要集中在聲學測試技術、視覺檢測技術、RF測試技術、傳感測試技術、運動控制技術的研究和實現,保證終端產品的生產品質;另外,通過檢測技術與運動控制技術的集成,解決了工廠對工人依賴的問題。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公司近三年的收獲和成就。

    鄭國榮:近三年,艾特訊每年都實現了銷售任務的達成,并且實現銷售額每年翻番;通過市場的覆蓋,艾特訊與手機品牌公司幾乎都建立了合作關系,包含國際知名品牌如亞馬遜、Google、三星、LG、華碩;國內的品牌企業如華為、小米、OPPO、聯想等;在與眾多品牌知名企業合作的過程中,艾特訊學到了前沿的技術、系統的工作思路和方案,反過來也讓艾特訊更好地為這些合作提供支持服務。通過公司全體成員的奮斗努力,公司得到越來越多客戶的支持和認可。

    艾特訊高度重視研發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到目前為止,公司已經擁有11位博士和眾多專業研發人才,在聲音、視覺、RF等領域技術研究有多項突破,并申請了100多個國內和國際專利。為了給市場帶來更多更好的產品,公司的研發投入比例超過每年的業績增長比例,走在3C測試領域行業前面。目前,艾特訊主要服務于3C電子行業,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發展,公司正在開拓物聯網、新能源等其他領域,以滿足更多客戶的技術服務需求。

記者:您認為一家企業的發展與傳承應該具備哪些東西?為什么?貴司是否全面具備?

    鄭國榮: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和傳承的靈魂,企業文化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準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企業產品等。企業的傳承,是實現企業持續發展乃至永續發展的百年大計,是企業繞不過去的坎。平穩交棒,則企業興,傳承失敗,則企業亡。縱觀中外企業交棒失敗的案例不計其數,其深痛教訓更是令人扼腕嘆息。許多曾經風光無限的企業交棒之后,不僅無法永繼發展反而黯然失色,有的企業匆匆交棒之后繼而就分崩離析了。所以,企業要做大、做強,甚至做到百年企業,需要多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奮斗。目前,艾特訊處于高速發展時期,企業規模和實力相對弱小,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的發展和傳承需要不斷努力與完善。

記者:目前3C產品在不斷趨向智能化升級,作為3C產品檢測的質量守護者,您是怎么看待這一問題的?貴司將如何應對?或者說未來三年您公司有哪些規劃?

    鄭國榮:3C產品分為舊3C(電腦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消費電子ConsumerElectronics)和新3C(汽車Car、通路Channel、內容Content),傳統的3C電子產品都是通過人工檢測,無法保證產品的品質。隨著測試技術的發展,自動化測試設備不僅可以完全替代人工測試,而且測試品質也大大提高。工廠對自動化檢測設備的需求從最初的觀望、認可到目前的依賴,這過程足足經歷了5年左右時間。艾特訊公司不斷引進專業人才,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推出新的測試產品,為眾多品牌商提供更專業、更高效的技術服務,保證了目前的市場覆蓋率和合作的深度;同時艾特訊非常重視研發的投入,在技術創新上尋求更大的突破。未來幾年,是智能制造發展的快速時間,艾特訊已經制定了明確的發展規劃,與時俱進,抓住機會,以實現公司穩健、快速的發展。

記者:隨著自動化產業的不斷升級,制造正在邁向智造,您認為質量檢測公司會在這個過程中承擔什么樣的角色?

    鄭國榮:改革開放40年,中國已成為了世界的制造中心,隨著中國制造業的產業升級,智能制造是產業變革趨勢。艾特訊公司的企業定位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中選擇了中國質造作為追求目標。因為在智能制造的生產過程中,任何質量問題的存在都是系統化的問題。所以,質量流程、可追溯和集成體系是提高質量的重要環節,艾特訊努力成為客戶質量的背書,成為中國質量的背書。

記者:站在整個行業的現狀的角度,您認為智能化數字工廠離現在還有多遠?中間可能還需經歷哪些環節?

    鄭國榮:按照德國提出來的工業4.0,美國的先進制造伙伴計劃以及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規劃,要實現智能化工廠,至少還需要7-10年的時間。因為智能化數字工廠的發展過程,需經歷兩個環節,首先需要先實現數字化,后才能實現智能化。這發展過程中,需要數字化+自動化的完美結合,才能真正走向智能化。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伺服與運動控制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直驅與傳動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傳動網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
往期雜志
  • 2025年 第1期

    2025年 第1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 第1期

  • 2024年第1期

    2024年第1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1期

  • 2023年第4期

    2023年第4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3年第4期

  • 2023年第3期

    2023年第3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3年第3期

  • 2023年第2期

    2023年第2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