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環保綠色水電認證意欲何為

時間:2012-07-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7月15日,環保部醞釀了一年多的綠色水電認證課題在貴陽啟動,受到邀請的有國家能源局、國家水電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等單位,國家能源局因故未能參加

     標準如何建立?

  業界擔憂,會不會最終淪落為權力尋租的工具?

  國外的經驗,是否對中國有借鑒意義?

  7月15日,環保部醞釀了一年多的綠色水電認證課題在貴陽啟動,受到邀請的有國家能源局、國家水電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等單位,國家能源局因故未能參加。

  2011年年初,環保部就已經開始了醞釀綠色水電認證相關課題研究的工作,后因經費未落實而擱置。

  從醞釀開始到如今啟動課題,業內的討論和擔憂始終未絕。

  什么是綠色水電認證

  綠色水電認證的目的是把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程度,并且為電力消費者提供可信并可接受的生態標志,給開展綠色認證的水電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但是,由此產生的疑問是:綠色水電認證是否能成為解決我國水電工程生態環境制約的有效途徑?它如何同現行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進行有效補充和銜接?在我國推廣是否已經具備基本的法律依據和社會基礎?相應的法規和管理機制如何建立?政府如何轉變觀念對認證制度和企業給予支持和服務?能否確保公證機構的支持與公眾的廣泛參與?什么樣的標準才是符合中國特點的綠色水電標準?

  據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程師廖文根介紹,7月15日的會議,重在研究和探討開展課題研究的方式方法,還遠遠沒有上升到出臺認證標準這一層面上。“目前還做不到那個程度,只是課題的啟動會,但這是一個方向。”

  據記者了解,水利部正在開展綠色小水電的評價。目前的具體做法是:在小水電站中進行評優,將優秀的小水電站作為全國的模范標準,起到表率作用。而這個綠色小水電認證的內容包括環境、社會、經濟、安全四個方面,這與國際水電協會的可持續評估規范保持了基本一致。

  國家水電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禹雪中向記者介紹:“環境就是我們一般說的與當地生態環境的和諧,社會概括的是與當地人文和風俗習慣的友好,經濟是指電站各項指標的經濟性,安全即強調運營過程中的安全生產指標。”

  按照水利部小水電局的計劃,通過前期工作的開展和經過半年的醞釀,如今正在準備選取浙江省5個小水電站作為試點,待各項指標體系建立并完善后向全國推廣。“如有必要可能會成立一個專門的評估機構,研究認證的標志、稱號,以及配套激勵和優惠政策等等。”禹雪中說。

  一般來說,常規的步驟就是先提出標準、繼而試點、逐步完善,出臺操作機制、最后評估和落實優惠激勵政策。但最難的問題卻在第一步,標準如何建立?標準如何量化?這是首要難題。

  有沒有為部門攬權的嫌疑

  從環保部醞釀綠色水電認證開始,就有來自五大發電集團的不滿聲音。

  “連現行的環境影響評價都沒有真正落實好,又來一個綠色水電認證。標準都沒有,個人主觀色彩也太強烈了吧?吉林、黑龍江搞風電太陽能的綠色認證,完全就是部門之間搶職能。風電剛剛建起來的時候沒人管,現在各個部門都爭著管。海洋局、氣象局、國土資源部都跳出來為自己攬權。”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到此事時抑制不住內心的鄙夷和憤怒。

  按照2020年水電建設目標,未來還要開工約2億千瓦。“搞綠色認證肯定是個好事情,但這是一整套復雜的系統,不能最后弄成借這個由頭成立一個機構,然后像國家免檢產品一樣,企業交點錢拿到一張紙接下來怎么做統統沒有人去管他。有啥用?全國幾萬個大大小小的水電站,難道每個電站都去發一個綠色認證的牌子?”上述人士說。

  一位企業管理層人士對記者說:“如果好好按規則辦事,肯定是個好事情,會促進水電行業重視環保、盡量減輕對環境的影響,對水電產業鏈都會起到調整作用,尤其是設計和運行方。但是我們擔心的是在搞權力尋租。”

  據了解,現行的流域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也在某種程度上對水電開發企業做出了生態環保方面的要求,例如建設魚類增殖站、珍稀動植物的保護、水土保持等。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如今一條流域的梯級電站,由于分屬于不同的業主,幾乎都建起了魚類增殖站,但許多魚類增殖站形同虛設,成了一個為營地工作人員餐桌提供菜肴的魚池。有些電站,雖然每年都會放流魚類,但從沒有人知道這些魚游到了哪里、存活情況如何。這些問題與環保部門“重前期審批、輕過程監管”、“重權力、輕責任”的毛病脫不了干系。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安全質量環保部副主任顧洪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環保部只是聯合中國電建、水科院一起研究課題的實施方案,作為一個研究方向和發展趨勢來加強研究,已經做了2年了。現在已經達成共識,這個事情應該做,但要提前開展大量研究。”

  顧洪賓認為,國家能源局作為水電的主管部門,環保部作為環境保護與治理的主管部門,綠色水電問題無疑需要兩個部門通力合作,雙方都站在如何把事情做好的角度,來研究評價指標體系如何建立、具體如何操作,不能好心辦了壞事。

  他山之石能否攻玉

  國際上具有代表性的認證包括瑞士的綠色水電認證和美國的低影響水電認證。

  瑞士作為世界上單位面積水電產量最高的國家之一,水電開發對天然河流生態系統的影響受到廣泛關注。瑞士聯邦環境科學技術研究院通過多年的案例研究和實踐,于2001年提出了綠色水電認證的技術框架,建立了綠色水電認證的標準。自2001年以來,該標準已經成功應用于瑞士的60多個水電工程,并且被歐洲綠色電力網確定為歐洲技術標準,向歐盟其他國家推廣。

  低影響水電認證由美國低影響水電研究所(LIHI)操作,旨在幫助識別和獎勵那些通過采取措施將其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程度的水電站大壩,使其在市場上能夠以“低影響水電”的標志進行營銷,從而通過市場激勵機制來鼓勵業主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水電站大壩對生態與環境的不利影響。同時,該認證程序也可以幫助能源消費者選擇他們希望支持的能源產品和水電生產方式。截至2007年,LIHI已經對23項水電工程進行了認證,并開始推廣到加拿大。

  無論是“低影響水電”還是“綠色水電”,都可以概括為環境友好型水電,即如何將水電開發及運行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廖文根告訴記者,二者的差異在于,低影響水電側重于法律法規和手續程序是否符合;而綠色水電側重在量化的技術指標。

  2007年3月,由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綠色水電與低影響水電認證標準》中文版發布會在京舉行。

  有資料顯示,LIHI設計了一套標準化調查表,認證審查人員根據調查表所設計的內容和步驟進行判斷,只有滿足所有標準的水電站才能通過認證。LIHI標準充分保持著與其他生態環境保護法規的銜接,認證標準大量引用了聯邦或者州政府的相關法案,有關資源管理部門的意見是判斷水電站是否達到認證的重要參考。

  如何提高企業的積極性

  理論上講,隨著政府對綠色產品的鼓勵和公眾支付意愿的提高,環境友好型水電站會給企業帶來豐厚的經濟回報,同時勢必可以提高電力產品的環境價值,有助于改善企業形象,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但在我國現行的電力體制框架下,如何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卻是操作層面又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我國現有的水電工程生態環境保護標準,只有一個SL45—92《江河流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規范》和HJ/T88—2003《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水利水電工程》。這兩個標準主要規定了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方法和要求,屬于基礎性的技術規范,還需要一系列專業標準的補充。

  現行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有相應的規劃環評、建設項目環評、環境監理和監測、環保驗收和評估四個階段的內容,但水電工程建成后在后期的運行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沒有后續的跟蹤,還要在運行過程中進行持續評估和管理。

  此外,在我國開展綠色水電認證需要有一個獨立的、非盈利的認證機構來主持,這是認證得以客觀公正實施的重要保證。綠色水電認證不僅是一種技術評定,而且具有公共管理的特征,因此必須堅持客觀獨立、公開公正、誠實信用的原則。認證機構還要對認證證書的適用范圍進行監督,并且對經過認證的水電站進行動態管理。公正的主持機構在中國現在的情況下,是否能夠做到呢?

  加強部門合作也是題中之義,同時鼓勵公眾參與也不能廢。但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會不會變成各部門的相互博弈也是一個待解的問題;公眾如何參與進來或以何種方式參與監督,都是當前體制框架下的難題。

  

  相關鏈接

  “綠色水電”認證標準:

  由瑞士聯邦環境科學技術研究所(EAWAG)于2001年提出,該標準從水文特征、河流系統連通性、泥沙和地形、景觀和棲息地、生物群落5個方面提出反映健康河流生態系統的特征,并通過5個方面的管理措施(包括最小流量、調峰、水庫、泥沙、水電站建筑物設計)來實現,旨在鼓勵水電站業主采取措施將電站設施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程度。根據該認證體系的規定,通過“綠色水電”認證的水電站,可以將電價上浮一個固定的價格,如0.01瑞士法朗/千瓦時或0.006歐元/千瓦時,作為“綠色電力”對外銷售;每一年,這一額外收取的電費必須用于對河流生態環境的修復(稱為“生態投資”)。自2000年以來,該標準已經被成功地應用于瑞士的50個水電工程,并且被歐洲綠色電力網確定為歐洲技術標準向歐盟其他國家推廣。

  “低影響水電”認證標準:

  由美國低影響水電研究所(LIHI)于1998年提出,該標準從河道水流、水質、魚道和保護設施、流域保護、瀕危物種保護、文化資源保護、公共娛樂功能、是否已被建議拆除八個方面提出了低影響水電所應滿足的條件,旨在減少水力發電對環境的影響,并建立一套可信的、可接受的標準供消費者對水電進行評估。截至2007年1月,LIHI已經采用這項標準對22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52.4萬千瓦,包括46個水壩)進行了認證,并另有7個電站(總裝機容量為40.9萬千瓦,包括9個水壩)正在申請中。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