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一項“創新”在美國清潔能源行業引起了騷動。它有著巨大的政治風險,同時也有可能在經濟與環境方面帶來更大的回報。它不是風電設備,不是太陽能電池板,也不是電動汽車。它是來自中國的資金。
圍繞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是否在以非法低價向美國市場傾銷產品的問題,兩個國家你來我往,互不相讓。但如果跟蹤更廣范圍內的資金流動,你就會發現不一樣的狀況:兩國清潔能源投資者和經理人已經開始做交易了。
中國企業──一般都有政府支持──開始收購美國清潔能源公司和相關項目的股權,而且華盛頓方面通常對此持歡迎態度。從更清潔地燒煤到以更低成本使用可再生能源,這些交易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技術。
雙方都有理由擴大這種資金流動。美國人拿到了中國人的錢,同時也獲得了進入廣闊的中國市場的機會。這個市場對清潔能源創新的需求遠遠超過美國。中國拿到了美國的技術,這有助于滿足自身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而且和國內相比,在美國投資的風險相對較低。
按能源行業的標準來看,目前為止這些投資還不值一提。紐約咨詢公司Rhodium Group LLC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在美國的可再生能源投資為2.64億美元。相比國有企業中國石化(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在今年1月份為收購一系列美國油氣資產的股權同意向得克薩斯州戴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 Corp.)付出的價格,這些投資只達到其十分之一左右。但據Rhodium說,這2.64億美元是在六年前為零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Rhodium公司計算的是中國投資者持股美國可再生能源資產至少10%的交易。從近期公布的消息來看,投資額可能還會迅速攀升。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新奧集團(ENN Group)表示打算在美國內華達州投資50億美元修建一個“生態中心”,其中將包括一個太陽能電池板工廠。考慮到全球太陽能電池板產能過剩,一些人對這個項目的可行性表示懷疑。但中國其他國有能源企業的高管說,他們也在大力選購美國的清潔能源技術和項目。另外,奧巴馬政府也在推動更多中國資金投資美國清潔能源行業。
要現金,不要疑慮
對于是否接納中國進入美國能源行業的問題,美國國內存在一些合理的顧慮:對國家安全的擔憂,對知識產權的擔憂,以及對美國公司在力圖與中國國內企業直接競爭時所受歧視的擔憂。長期以來,中國國內企業一直受到北京的優待。
這些問題值得大力探究。與此同時,中國的清潔能源資金也值得大力爭取。
一個理由是經濟方面的。聯邦政府針對能源行業的刺激資金在逐步減少,而聯邦政府針對清潔能源行業的其他補助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沒有產生預期效果,這方面補助也有可能減少。美國清潔能源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投資者和消費者的幫助。
另一個理由是環保方面的。很多清潔能源技術的成本變得更低了,但仍然不足以跟傳統化石燃料競爭。要讓這些技術有很大的把握真正上一個臺階,就得讓整個世界用最有經濟效率的辦法來開發并部署這些技術,也就是要跨越國境。另外,如果美國清潔能源技術不部署于空氣污染嚴重、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的中國,那么不管這些技術在美國的國土上起到了多大的作用,都沒有多大意義。
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GSR Ventures)是一家總部設在北京的風投公司,在硅谷也設有辦事處。在波士頓電力公司(Boston-Power Inc.)進軍中國的過程中,金沙江創業投資曾經為其提供資金。波士頓電力公司是一家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商,該公司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創立,原本希望能擴大在該州的生產規模,但由于未能拿到聯邦激勵資金,該公司跨過太平洋到中國尋找資金,并在中國開設工廠。
金沙江創業投資駐北京的董事總經理伍伸俊說,創新無國界。他的名片上如今分別用中文和英文寫著:波士頓電力公司執行董事長。
一些美國人擔心拿著中國人的錢擴張美國的清潔能源產業相當于另一種類型的外國能源依賴,就像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那樣。這種擔心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細微差別:對清潔能源技術而言,最重要的是裝在人們大腦中的資源,而非埋藏在一國地下的資源。
使用更多的中國資金擴張美國的清潔能源技術并不一定會削弱美國在國內生產更多能源的能力,更不必擔心這些投資會讓中國接觸到美國的關鍵技術,從而令中國開發出更多可用于日后出售的清潔能源技術。無論喜歡與否,如今的美國需要外國的幫助來利用其國內的多種能源資源。
增加供應
除頁巖氣外,美國擁有豐富的煤炭儲量以及從理論上講取之不盡的風能和太陽能。但擁有并不代表能夠利用。美國看來不太可能再建更多的燃煤電廠(這主要是出于環保方面的考慮),而風能和太陽能項目則可能發展緩慢,因為美國政府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商的補貼被大幅削減。
中國的資金和渴求能源的國內市場則有助于驗證很多新技術,讓煤炭更加清潔地燃燒,讓生產可再生能源變得更便宜,而這些技術日后可能在美國得到利用。
總之,只要能善加利用,中國的資金最終將有助于擴大美國的國內能源供應。
能否善加利用中國的資金仍然有待觀察。利用中國資金的前景正引發一股淘金熱,尤其是在硅谷。來自北京和上海的投資人正飛赴硅谷考察清潔能源技術的投資前景。硅谷的初創企業正鋪開紅毯,降階而迎。律師、銀行家和咨詢顧問也對撮合交易可能賺取的收入垂涎三尺。作為這種場景的一個象征,舊金山創建了一個名叫ChinaSF的項目,就是為了吸引中國的投資,尤其是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投資。不過,到目前為止,雙方更多地只是交換了意向,簽訂的合同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