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滾滾,走南闖北,以貨運為主的高安物流業異軍突起,成為高安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品牌;進北京,駐上海,物流公司遍及全國,以廣昌、南豐、南城為代表的撫州物流業聲名鵲起,成為撫州經濟發展的一張新名片……
現代物流業被認為是繼勞動力、自然資源之后的“第三利潤源”,對促進生產、拉動消費、完善服務體系意義重大。
“十一五”以來,江西現代物流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十二五”時期,是加快江西物流業調整和振興的重要機遇期,促進物流業跨越式發展,令人期待。
看過去,成績斐然,特點鮮明
2011年,在經濟增速放緩、物流市場競爭激烈的形勢下,江西物流需求持續活躍,現代物流業繼續保持平穩快速增長勢頭,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全省社會物流總額達33856億元,現價較上年增長27.6%;全省物流業增加值達759億元,現價較上年增長24%;全省物流相關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達715億元……
數字最有說服力,是近年來江西物流業發展成績斐然的生動寫照。
回眸過去,“十一五”江西現代物流業發展呈現出鮮明的特點——
現代物流業規模和效益不斷提高。2010年,全省物流業增加值達612億元,比2006年增加316億元;全省社會物流總額達26541億元,比上年增長31.8%。
綜合交通支撐體系日漸完善。全省形成了水陸空立體運輸網絡,為物流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發達的通信網絡提供了信息技術支持,基本能適應當前物流業發展需求。
市場主體多樣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十一五”以來,江西現代物流業已形成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共同發展的格局,第三方物流企業得到較快發展。截至2010年底,江西登記注冊的物流企業近萬戶,企業營業額、利稅平均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長。
重點物流園區開發建設扎實推進。南昌保稅物流中心(B型)、贛州市綜合物流園區、九江城西上港物流園區、江西銀燕物流基地等一批現代化物流園區已建成并發揮作用,為周邊眾多的商貿、制造等相關企業提供一體化的物流服務,大大帶活了區域相關產業發展。
發展軟環境不斷改善。口岸大通關形成的區域快速通關平臺,實現了省內通關一體化、區域通關快速化,建立了與周邊主要口岸“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的通關模式,開通了“贛粵港”直通口岸通道,出臺了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優惠政策,貨物進出口的物流時間明顯縮短,費用大幅下降。
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步伐加快。江西省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正式運營,平臺集物流電子政務平臺、物流電子商務平臺、物流電子監管平臺功能為一體,從無線增值服務、在線交易服務、物流媒體推廣、系統解決方案四個方面展開建設和運營,整合了全省物流信息資源,提升了全省物流信息化水平。
看將來,發展思路清晰,前景廣闊
雖然近年來江西現代物流業發展較快,但總體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基礎設施投入相對不足、專業人才相對缺乏等不足,與快速發展的經濟、日益增長的物流需求還不太匹配,與周邊省份相比,各項指標還存在一定差距。
差距就是動力。為促進物流業跨越式發展,“十二五”時期,江西將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優勢,著力整合優化物流業發展布局,重點打造“一個樞紐、四個集聚區、五條物流大通道”,即將南昌打造成中部地區物流樞紐,加速形成九江、贛州、宜春、鷹潭四大內陸物流集聚區,加快建設贛北、贛東北、贛西、贛東南、贛中南五條物流服務大通道。圍繞這一布局,加快一批重大物流園區和物流基地建設,合理規劃建設城市配送中心和社區物流網點;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物流集團和知名物流企業入駐江西,促進綜合性物流、專業性物流、各種特色物流蓬勃發展。
在物流業發展目標上,江西提出,到2015年,構建較完善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建成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與國際通行規則相接軌的社會化、專業化現代物流網絡,形成多種運輸方式相協調的物流運輸格局,建設一批重點物流基礎設施,培植一批現代物流龍頭企業;到2015年末,力爭實現物流總額5萬億元,國家A級物流企業40家,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以上物流企業5至10個,培育物流業上市公司1至2個,具有國家級水平的重點物流園區達2至3個,全省物流業增加值突破1200億元。
目標催人奮進,措施扎實具體。為促進物流業跨越式發展,“十二五”時期,江西將完善綜合交通體系,為現代物流業提供基礎保障;整合多種運輸方式,提高統籌協調能力及運作效率;加快物流項目建設,提升物流業發展水平和層次;繼續推進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同時在加強領導、形成合力的同時,完善物流業發展投融資政策、稅收政策、土地政策、交通管理政策、收費政策、市場準入政策、人才政策等,推動物流業邁上新臺階,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