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歐企欲發難中國光伏產品

時間:2012-06-0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德國第二大光伏供應商太陽能世界公司(SolarWorld)日前透露,歐盟將于6月底對進口的中國光伏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并稱該動議得到了德國政府的支持

    德國第二大光伏供應商太陽能世界公司(SolarWorld)日前透露,歐盟將于6月底對進口的中國光伏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并稱該動議得到了德國政府的支持。盡管目前此消息尚未得到歐盟官方證實,但業內人士認為,有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為先例,加之歐洲又處于處理歐債以及希臘問題的棘手階段,歐盟跟風美國發難中國光伏產品可能性極高。

  德國第二大光伏供應商太陽能世界公司(SolarWorld)6月5日宣布,將在今年年底之前裁掉大約250名位于德國硅片廠和組件廠的員工。該企業稱中國“傾銷”是一個重要因素。這些員工占其現有3300員工人數的近10%。

  在太陽能世界宣布裁員的前一天,它明確表示,歐盟將于6月底對進口的中國光伏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并稱該動議得到了德國政府的支持。

  盡管資料顯示該公司尚未向歐委會正式提交反傾銷申訴,但其首席執行官(CEO)阿斯貝克表示,單個歐盟成員國政府或歐委會均有權啟動相關程序,2013年初有望獲得初步結果。

  對此,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法律總監陳卓向記者表示,在他印象中,這是太陽能世界自2009年宣稱要對中國光伏產品提起反傾銷調查以來,第三次說相同的話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歐盟跟風美國發難中國光伏產品可能性極高。

  蹩腳的“傾銷”邏輯

  德國《經濟周刊》日前發文稱,自2011年12月份以來,受中國產品沖擊,包括Q-CELL在內至少5家歐盟太陽能公司已申請破產。歐盟跟風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案勢頭再起。

  5月17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對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的反傾銷稅初裁結果。中國光伏企業遭受了高關稅懲罰,這一反傾銷稅稅率處于31.14%~249.96%之間,并將征稅措施向前追溯90天。

  太陽能世界正是美國對中國光伏業反傾銷案的首要發起者。

  早在3月底,太陽能世界便在德國提起訴訟,希望德國政府介入對中國光伏組件產品的“雙反”調查,只不過彼時當地政府未表態。

  太陽能世界是太陽能組件生產商,處在產業鏈中游,與中國企業存在直接競爭關系。

  光伏產業鏈包括上游硅料、設備商,中游組件生產商,下游系統集成開發安裝商。

  陳卓認為,光伏組件價格自去年以來下降幅度之大、降速之快,主要是整個產業環境所致。光伏行業處在周期性調整期,歐洲又在削減公共開支,綠色能源補貼便是其中之一,這些并非是中國主動發起低價“傾銷”所致。

      德國自4月1日起下調光伏補貼的幅度高達29%,并且引入每月下調機制的補貼削減計劃。

  “終端用戶的補貼幅度降低,直接影響下游系統集成開發安裝商,這些項目公司將壓力直接傳導給中游太陽能組件生產商,組件價格便隨之下降,多晶硅價格也跟著下降。”陳卓說,“處在中游的中國公司并非主動降價傾銷,這是大環境使然,太陽能世界指責中國公司的邏輯是混淆的。”

  此外,太陽能世界目前的成本之困也在于其產業布局和商業判斷的失誤。

  光伏產業的核心競爭在于成本競爭,包括領先的技術和規模成本優勢。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Solar)便是業界佼佼者。幾年前,太陽能世界做全產業鏈的努力時在技術上遭遇困難,又將生產基地放在成本高昂的歐美,不像第一太陽能將生產基地放在了成本較低的東南亞。

  盡管如此,太陽能世界的經營狀況也沒有它所宣稱的那么慘淡,其毛利水平并不比中國公司差。“不論歐洲、美國還是中國,都有成功的光伏企業。”陳卓說,自然也有經營不善虧損破產的企業。“中國因素”只是擋箭牌。

  復雜的歐盟市場

  統計數字顯示,2010年中國出口的光伏產品80%以上銷往歐洲。2011年這個數字雖然有所下降,但也接近57%。相比之下,2011年亞洲和美國的市場份額分別只有21%和15%。

  根據英利綠色能源2011年年報,外銷市場中對歐盟出口份額超過60%,其中德國是歐盟最大的市場。

  如果美國市場的喪失會讓中國光伏企業“很受傷”,那么歐洲陣地的淪陷將是一場真正的災難。

  據業界估計,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會令中國企業損失大約20億美元,但如果歐盟跟風,這損失就大了,估計達數百億美元,這將是中國涉反傾銷金額最大的案子,對中歐貿易乃至經貿合作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如果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利弊何在?

  整個光伏產業鏈中,歐美集中了上下游企業。中國從歐美進口設備和硅原材料。在上規模的中游光伏組件廠中,中國優勢比較明顯。

  而據第三方統計,大量產業價值和就業機會都集中在上下游。比如,美國整個光伏產業鏈10萬個就業機會中,太陽能世界僅創造了1000個,其余均集中在上下游。

  此外,歐美上下游企業直接受益于具有成本優勢的中國中游企業。如果對中國企業發起反傾銷調查,受損的將是歐洲本土企業。

    就這一點而言,德國一家太陽能企業近日表示反對任何形式的反傾銷,因這會牽連上游企業利益。

  對于正在進行的行業整合,不論是投行、基金機構,還是公司、專家,均認為從長期來看,新能源產業經歷整合的陣痛是個必經之路,價格下跌也是必然結果。并且這也符合歐洲政府既定政策之一――下調光伏電價,最終實現平價上網的目標。“歐洲政府總不能回過頭來懲罰這些幫助它們實現目標的人吧?”陳卓反問。

  由此分析,德國政府以及歐盟內部對中國光伏產品是否發起反傾銷意見并不一致。

  目前,只有德國新上任的環境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PeterAltmaier)支持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但意大利大量的設備供應商則十分青睞中國企業。

  陳卓對歐盟是否跟風持謹慎態度。在各國都對具有戰略作用的新能源產業持非常重視的態度下,光伏產品極有可能被政治議題“綁架”。有美國作為先例,歐洲又處于處理歐債以及希臘問題的棘手階段,難保歐盟不會對中國光伏產業下手。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