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機業曾出現過“兩起兩落”,但會不會第三次下落呢?毫無疑問,山西煤機制造業已出現了第三次崛起。2011年的煤機業產值約占全國20%,僅低于煤的比重,但高于機械、輕工、冶金等10多個行業在全國的比重,具有比較優勢。太重煤機采煤機擁有全國“6個第一臺”,煤科總院太原分院、太原理工大礦業學院等具有煤機科研優勢;山西煤礦進入大礦時代,山西煤機具有就近就地等市場優勢,加之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太原為中心建設世界煤機產業基地”等,都使山西煤機制造產業出現了第三次崛起。
山西煤機業出現第三次崛起,但從全國煤機強勢發展勢頭來看,面臨的壓力依然很大。河南以鄭煤機為龍頭強勢發展,成為第一煤機大省;三一重工瞄準山西市場,在太原投資10多億元建制造基地,產值達到60億元,而且煤機產品質量優品種全,強勢進入山西市場;中煤煤機裝備公司、中國煤科工集團等幾家大型煤機集團,都以強大的煤機實力展開強勢競爭;同時還有美、德等國家煤機企業強勢壓境。面對強勢競爭,山西煤機業確實存在第三次下落的緊迫感和危機感。
山西煤機業歷史上的“兩起兩落”令人心痛。上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山西由省政府發起組成山西煤機聯合工業服務公司,但到上世紀90年代末已關門停業。上世紀90年代后又組織5家實體煤機企業成立了山西煤礦機電集團,但到21世紀初已破產解散。雖然“兩起”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就,但終因體制機制不適用造成了巨大損失。歷史的經驗非常值得借鑒。
山西煤機制造業會不會出現第三次下落?從目前看,有危險,有壓力,有可能,但也有希望沖頂全國。可能性之一是企業太散,山西130家煤機企業分散在六個市里。之二是小,130多家企業規模小,產品水平低。相反,中煤裝備集團已整合北京煤機、西安煤機等六大企業,形成集團。中煤科工等都是如此。
面對危機及壓力,山西煤機仍有沖頂全國,建成世界煤機產業基地的現實可能性:一是像整合煤礦那樣大膽整合煤機。山西整合煤礦冒風險獲得巨大成功,大礦時代可以成就山西綜采成套時代的來臨。二是可組織煤與機的產業戰略聯盟。三是可以設立山西煤機扶持基金。四是可以組建山西煤機協會。
山西煤機制造業正走在決策十字路口,有好政策,沖過去一片藍天,前景燦爛輝煌。無力扶持,更可能出現第三次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