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業固投觸底回升
煤機設備是典型的傳統中游制造行業,需求直接由下游煤炭行業拉動。而我國煤炭行業經過兩年的去產能,如今正向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供給質量過渡,并實現全社會煤炭去庫存,使行業產能利用率不斷提升。
具體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我國煤炭行業實際退出產能均高于計劃退出產業。2017年,實際退出落后產能2.5億噸,高出計劃退出產能1億噸。2018年,我國計劃退出1.5億噸,實際退出有望高于這一水平。
由于實際淘汰的落后產能大幅超過計劃退出產能,煤炭庫存因此下降顯著,全社會煤炭庫存(包括煤礦、港口、終端)由2016年初的3.27億噸下降至2018年9月末的1.43億噸;國家與地方煤礦煤炭庫存從2016年三季度末的1.28億噸下降至2018年9月末的0.57億噸。
隨著落后產能退出與庫存下降,煤炭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實現提升,從2016年四季度的58.4%提升至2018年三季度末的70.1%。產能利用率的提升,帶來煤炭生產增速逐漸回升。數據顯示,2018年1-8月份,原煤產量22.8億噸,同比增長3.6%。其中,8月份,原煤產量3.0億噸,同比增長4.2%,上月為下降2.0%;日均產量957萬噸,環比增加49萬噸。
需求端方面,考慮到我國能源結構的天然稟賦,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的主要能源還是以煤為主。根據發改委、能源局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50億標煤以下,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的比重仍然在58%左右。
因此,2017年以來,煤炭需求開始回暖。2017年,中國煤炭行業消費量達到37.3億噸,同比增長0.4%,實現了2013年以來的首次正增長。進入2018年后,煤炭市場需求繼續向好,主要受益于傳統下游火電的產量開始觸底回升,上半年火電發電量為2388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0%。
綜合以上分析,未來煤炭行業發展有望進入新的時期,相關企業的盈利能力、現金流量將得以持續改善,從而電動固定資產投資回收。數據顯示,2018年三季度,煤炭開采與洗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實現了5年以來的首次正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達2,054.47元,同比增長2.1%。這意味著,未來龍頭煤炭企業資本開支將有所增長,企業對煤機設備采購的意愿有望加強。
煤機設備將迎采購高峰
煤機設備是用于煤炭開采的專用設備,屬于定制化產品,主要包括勘探設備、綜合采掘設備、提升設備、洗選設備、安全設備和其他設備,以及露天礦設備等。其中,綜合采掘設備是煤炭行業生產建設中的核心內容,核心包括掘進機、采煤機、刮板輸送機及液壓支架。
在煤炭開采與洗選業固定資產投資中,約30%是設備購置投資。一般來說,其中50%用于煤機設備購置,而綜合采掘設備又占到煤機設備總投資的70%左右。在綜合采掘設備中,液壓支架價值比重最大,達45%,掘進機、采煤機、刮板運輸機分別占12%、13%、10%,其他設備占20%。
煤機設備需求具有持續性,可以分為整機市場與售后市場,整機市場需求主要來自存量設備更替、先進產能建設與原有煤礦實施技改,分別對應更新需求、新增需求以及提升機械化率;售后市場是指煤機銷售之后所需要的售后服務與零部件更換業務。
在煤炭企業采購意愿加強下,煤機設備需求或以更新為主,疊加部分新增需求,市場需求有望在2019年迎來高峰,規模有望超過750億元,而2017年還不到550億元,新一輪采購高峰將至。不過,不排除由于設備采購滯后而采購高峰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