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入增幅回落背景下,財政部24日宣布今年中央財政將投入1700億元推進節能減排,彰顯進一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發展綠色經濟的決心。
24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財政節能減排工作會議上,財政部公布了今后一段時間我國加大財政投入深入推進節能減排的一系列重要舉措,其中涉及擴大節能環保產品消費、國內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先進環保技術示范推廣、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會上指出,世界各國正加快調整發展戰略,借培養綠色新興產業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制高點,因此中國也必須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加快經濟轉型。
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用于節能減排的投入持續增加。2007年至2011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3380多億元資金支持節能減排,加上地方財政配套資金,共同帶動社會投入上萬億元發展綠色經濟。
分析人士指出,盡管近年來我國推進節能減排初見成效,但未來挑戰依然巨大。在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基礎上,“十二五”要完成單位GDP能耗下降16%、全國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別下降8%、全國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0%的任務十分艱巨。
謝旭人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變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難度更大,尤其是今年以來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下一步一方面要把推進節能減排作為穩增長的重要引擎,同時要借助推進節能減排倒逼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以發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產業為突破口,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針對當前內需不足情況,國務院日前宣布以財政補貼方式支持擴大節能家電等產品消費,將拉動消費需求4500億元,形成1170萬噸標準煤的年節能能力。對此,財政部也做出部署。
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透露,目前中央財政已安排255億元盡快啟動今年財政補貼支持擴大節能家電等產品消費工作,相關實施細則也將在本月底陸續出臺,標志著此項工作已經全面啟動。
根據此次會議部署,在繼續加大投入支持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的同時,更多財政投入將用于培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從長遠考慮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張少春指出,受全球經濟低迷,歐債危機持續發酵等不利因素影響,我國光伏產業正面臨市場需求增幅放緩、產能過剩、全行業嚴重虧損的艱難局面,為此財政資金將重點支持光伏發電國內規模化應用,幫助企業度過“寒冬”。
此外,為搶占戰略制高點,我國還將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大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力度,在全國大中型城市推廣使用混合動力公交車。
同時,支持節能環保產業做大做強,大力推進以非常規油氣資源為核心、以煤炭清潔化利用和發展可再生能源為重要補充的能源清潔化戰略,逐步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財政部還明確了一系列推進節能減排市場化長效機制建設舉措,旨在充分發揮稅收、價格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快經濟轉型。
張少春表示,我國將穩妥推進煤、電、油、氣、水等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機制改革,加快推進以環境稅費改革為核心的稅制改革,擴大生態環境補償試點,積極推進排污權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