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光伏行業遭遇“寒冬期”,而如今被看好的2012年,光伏產業又是一片狼藉,美國“雙反”、經濟危機席卷全球、歐洲各國政府大幅削減光伏補貼……這一連串噩耗對光伏行業造成了巨大沖擊,面對全球如此萎靡的傳統光伏市場,老牌歐洲光伏市場主導地位岌岌可危。
面對光伏產業的寒冬,整個業界更加認同這樣一個聲音“只有尋求并開拓新興市場,吸引新投資,才是光伏企業的求生之路”。
轉戰新興市場
中國
中國仍然是保持全球供需平衡最不可預測的因素之一。隨著歐洲需求的不穩定,中國政府面臨著不斷增大的壓力,因此將加速國內部署來支持如此龐大的生產基地。
中國擁有一些世界頂尖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公司,因此足以左右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未來。
隨著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進入一個轉折點,專家們正在討論它是否將被迫改變其過去屢試不爽的模式。專家們表示,很顯然,用不了多久,中國的太陽能公司需要提供的將不僅是成本低廉的產品和出口能力。調整商業模式、將重點轉向拓展國內市場及通過創新形成獨特的產品優勢是充滿風險的,雖然它最終能帶來一個比現在更具可持續性的發展戰略。當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作為一個光伏生產大國,在政策的支持下,幾年前光伏產業瘋狂式的發展,到如今也是人人自危的局面。中國雖然發展光伏產業時間較長,但是對于市場而言可以說是才剛剛開始。眾多光伏企業下一步鏖戰的主戰場將從國外轉向國內。
加拿大
在歐洲下調新能源補貼、美國市場提出“雙反”后,新興光伏市場的開拓成為各大光伏企業目前最緊要的任務。加拿大利用緊鄰美國的地理優勢,正抓住機遇發展本國光伏產業。2011年,僅安大略省光伏裝機就達300兆瓦。
加拿大對于自身的定位清晰。一方面,利用高上網電價吸引企業建電站,然后規定企業在加拿大建設電站的條件是本地化采購必須達到60%,以此來發展本土光伏產業鏈。
另一方面,借美國向中國提出“雙反”的契機,利用與美國相鄰的地理優勢,吸引中國光伏制造廠商來加拿大建廠。
日本
日本作為一個最早新起的光伏市場之一,將是未來光伏行業的發展重點。日本將于7月1日起施行《可再生能源法》,屆時日本將按照規定的價格收購利用太陽能、風力、水力、地熱及生物質等5種可再生能源所發的電力。這標志著福島核電事故后,日本對于新能源的補貼力度進一步加大。
澳大利亞
回顧澳大利亞太陽能產業的發展,2011年澳大利亞的光伏安裝總量已經超過1GW,其中大部分應用于家庭并網系統。
現今澳洲是全球第九大太陽能消費市場,在亞太地區僅次于日本(第四)和中國(第七)。澳大利亞的城市居民已經率先開始使用光伏系統,但其實在偏遠地區以及礦區,太陽能也是一種可以負擔并容易實現的主要新能源。
近日中國垂直一體化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商晶科能源宣布,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市建立子公司。“對于在澳大利亞這個光伏應用快速增長的市場加強我們的客戶服務與技術支持,我們感到非常興奮。”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表示,“隨著澳大利亞向二氧化碳零排放模式轉型,這個市場的巨大潛力將逐步得到釋放。毋庸置疑,現在是晶科拓展澳大利亞市場的最佳時機。在新南威爾士地區,我們已經看到了平價上網的可能性。”
新興市場的發展之“惑”
中國一句古話,物極必反,新興市場真的能拯救光伏產業嗎?新興市場的發展是否又是一波三折?拋開經驗少,技術落后不談,如果憑政府一腔熱情,不符合本國基本國情,或許會重蹈西班牙和印度覆側。
西班牙光伏市場急速成長
2008年西班牙光伏電池的安裝量達到2660兆瓦,在此推進下,08年全球光伏市場將達到5600兆瓦,電池模塊價錢也在不竭上漲。
然而09年伊始,西班牙的政策發生了轉變,國度補助的上限為500兆瓦,市場縮小至80%。對于全球光伏財產來說,這顯然不是個利好新聞,可是跟著光伏產物的價錢連續降落,對于花費者而言卻也是個好新聞。
09年,全球光伏市場將面對產能多余的局勢,可是供大于求的態勢也可能促使全球光伏模塊的價錢降落達20-40%。
西班牙光伏市場的急速成長讓我們看到了如許一個事實,即每個國度在光伏市場合奉行的政策將對全球光伏市場發生宏大的影響。
西班牙的教訓
2007及2008上半年,西班牙當局推出了與傳統電價幾乎等價的激勵政策,外加全球油價上漲等身分,全球光伏財產處在蓬勃的上升周期。而09年,跟著西班牙當局的政策調劑,全球油價的下跌以及全球經濟的闌珊,全球光伏市場可能浮現降落趨向。
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良多公司開端裁人舉動,迫使西班牙光伏市場也開端轉向國內,盡可能的在本地采購,從而導致了西班牙光伏市場的劇烈升沉,給全球光伏市場帶來宏大的影響。
在此我們不得不反思,全球光伏市場不成能僅依附政策的支撐而保存下去,也不要期望當局可以或許賜與更高的補助價錢,我們須要的是,在一個穩固久長的激勵辦法下,經由過程光伏財產自身的盡力,不竭地下降本錢,直到終極撤消補助。只有如許,光伏財產才干真正有盼望。
印度光伏的理想與現實
雖然說印度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由來已久,但要具體到光伏這種利用方式,印度則完全稱得上后來者。2008年之前的數年時間,全球光伏市場以每年50%左右的整體增速向前推進,更有不少國家和地區的增速高達100%以上,但印度光伏市場的年度增速僅在20%左右,顯示了不小的差距。另外,由于終端需求的飛速上升,全球光伏制造產業的規模也是不斷倍增,但其中卻難覓印度廠商的身影。
理想
2009年11月印度開始施行令世界矚目的《國家太陽能計劃》。該計劃分3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將持續至2013年,重點是太陽能集熱利用,推廣離網系統,服務于人民,而不接受商業化能源,并適度增加并網發電系統。第二階段為2013年至2017年,政府將積極創造條件,建成規模化和有競爭力的太陽能發電系統。第三階段為2017至2022年,計劃到2022年光伏發電能力達到2萬兆瓦水平。
為什么印度會在此時推出如此龐大的光伏發展計劃呢?簡單來說,應該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因素。首先在客觀環境方面,金融危機之后,歐美不少發達國家紛紛在尋求拉動本國經濟走出泥潭的新興力量,而太陽能光伏產業以其高科技、清潔能源等特性備受推崇,美國總統奧巴馬上臺伊始甚至就確立了以太陽能光伏等為核心的清潔能源長遠發展戰略,以應對即將到來的低碳經濟時代。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印度當然也希望跟隨這股潮流,在未來的全球低碳經濟模式中占據一席之地,《國家太陽能計劃》等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出臺。
而在主觀方面,印度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可以看作是其確保未來能源安全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正在崛起中的最大發展中國家之一,有數據顯示,未來20年印度經濟的年平均增速目標大約為5.8%,可靠穩定的能源供應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印度的能源供應現狀卻是嚴重依賴海外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其實印度政府也早已意識到了這一點,很早便開始把風能和核能的開發放在相當重要的位置。但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太陽能光伏利用的前景毫無疑問更為廣闊。因此,印度政府適時推出了“到2022年光伏發電能力達到2萬兆瓦水平”的宏偉目標。
太陽能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并在本國能源供應體系中占據重要的位置,這應該是印度政府乃至下層民眾的的一種美好期許。不過,對于印度光伏市場快速擴張抱有期許的群體,并非只是來自印度國內。雖然印度光伏市場的規模還停留在一個較小的階段,但這并不妨礙全球各地光伏廠商在這里的布局步伐。
現實
理想,或者說藍圖已經一目了然,但對于印度政府來說,要想實現這一目標,似乎并不那么簡單。在2010年這個公認的全球光伏產業的“好年份”里,印度光伏市場的增長也顯得是那么舉步維艱就是最好的例證。
當時間來到2011年,類似的問題依然困擾著印度光伏產業。“資金缺乏將破壞印度政府在未來十年20GW的光伏計劃”,這是業界對于印度光伏產業前景擔憂的最新警告。“由于開發商低價競標,目前印度中央政府的光伏補貼缺乏新引力,投資回報率很低。”印度光伏項目的投資商也如是表示。而數據也更直觀的顯示了印度光伏產業目前的困境:由于金融機構謹慎審查光伏項目,導致開發商們沒能完成融資,僅在古吉拉特邦就至少有450MW的項目錯過最后期限。
其實,印度政府當初制定宏偉的《國家太陽能計劃》時,就應該想象得到,理想與現實之間毫無疑問會有著巨大的鴻溝。但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這道鴻溝并非是不可跨越的,不過應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國家太陽能計劃》只是一個總則,與時俱進地推出相關配套措施,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光伏推廣體系,是印度政府需要即可納入議程的地方所在。不然則,理想就永遠如同空中樓閣般,雖絢麗,但卻虛無縹緲!
當站在2011年末去回望之時,印度光伏市場依舊只能稱作為“潛力巨大”,要真正成為全球光伏終端應用的重要一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能否認印度政府所做的種種努力,但2011年的印度光伏市場之所以更加引人注目,更的原因還是在于歐洲主導市場“褪色”之后光伏廠商們的迫不得已。
橫向來比,印度和中國雖然同屬光伏新興市場,而事實上印度政府也或多或少在借鑒中國推廣光伏應用的種種舉措,但由于更缺少產業根基,印度政府高調制定的宏偉的《國家太陽能計劃》如同空中樓閣般,雖絢麗,但卻虛無縹緲!至少在2011年這種狀況在延續,因為個別的舉措并改變不了整體的困境。
究竟這場危機將連續多久尚無人知曉。不過依照常理,經過此次大的降落之后一定會有大的躍起。隨著光伏產業成本不斷降低,一旦達到與傳統發電成本相當之時,其市場的潛力會迅速爆發出來。
現今,很多國家憑著對未來能源的熱情,正積極投入光伏發電市場,如法國、捷克、比利時、韓國和印度等等。然而都處于起步階段,要想達到一定規模,還需一段時間。
未來有無限種可能,希望光伏企業不要盲目跟風,重蹈覆轍。光伏市場不景氣,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更需冷靜分析?注重企業自身實力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創新,才是光伏產業的正確發展道路。光伏新興市場的發展之“惑”,只有市場自己能夠解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