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風電產業龍頭企業華銳風電解聘350多名學生,成為風電產業這個近三年備受國內外資本市場恩寵的朝陽產業由輝煌進入嚴寒的縮影。面對產能過剩等諸多難題,國內風電企業備受煎熬。
“解聘門”
5月8日,國內風電巨頭華銳風電公司確認解聘350名今年在校園招聘的應屆畢業生。有多位大學畢業生表示,若按照去年發布的843人的招聘計劃,那么華銳風電解聘的人數遠超過350人,或許這800多人都被解聘了。
這不是風電制造商第一次大規模裁員。據悉,去年11月,國內另一家風電巨頭金風科技也與多名大學畢業生解聘。三一電氣公司更有銷售部門裁員30%的傳言。今年1月,全球最大風力發電機生產商丹麥維斯塔斯風力系統公司也宣布,計劃在全球范圍內裁員2335人,其中包括中國區的400人。
眾多風電企業裁員凸顯當前的風電制造商發展的困局。除了產能過剩、風電機組價格大跌、風機脫網事故、風電整機制造商還被迫參與下游風場開發,在全球風電市場不景氣時,為了消化庫存和維持訂單增長,風電整機制造商大規模涉足風電場開發,這讓風電企業的資金鏈壓力大增。裁員以節省資金也就擺上桌面。
產能過剩
受前幾年國家各項利好政策的支持,2006年-2010年的5年間中國風電產業飛速發展,2011-2015年我國平均每年的風電建設規模將高達1500萬千瓦,遠高于前幾年的平均規模。華銳風電只用3年多的時間就一躍成為世界風電巨頭。但是自去年開始,國內風電行業開始面臨無序競爭、產能過剩、并網受阻、刺激政策轉向等不利因素影響,發展勢頭急轉直下。
近日,據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消息稱,“十二五”第二批風電項目擬核準1492萬千瓦,另外安排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83.7萬千瓦、風電并網示范項目100萬千瓦,三類項目總計1676萬千瓦,比前一批風電規劃核準的2883萬千瓦的批準項目規模削減一半。而2011年我國風電設備年產能超過3500萬千瓦,這意味著超過一半的風電產能都是過剩產能。
據悉,截至去年底,我國累計有1000萬千瓦風電裝機尚未通過國家主管部門核準,1700萬千瓦裝機被閑置,沒有投入風力發電。
在巨大的過剩產能面前,價格戰也就無法避免。據悉,風電機組平均價格已經從2008年的8000元/千瓦下降到現在的3600元/千瓦左右。結果導致風電企業的產品毛利率大幅下滑。
據悉,華銳風電的經營狀況自去年面臨嚴重問題,去年第四季度華銳風電甚至出現1.25億元的凈虧損。2011年全年華銳風電公司的凈利潤為7.76億元,同比降幅達72.84%,新增風電機組裝機容量294.5萬千瓦,相比2010年度下降32.85%,金風科技公司去年的凈利潤6.07億元,同比降幅達73.5%,共計售出風電機組裝機容量3105.75兆瓦,同比減少22.49%。
并網難題
除了產能過剩和價格大跌,風電并網的審批也越來越難,據悉,去年8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其中要求:5萬KW及以上項目上報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批復,各省(區、市)風電場工程年度開發計劃內的項目經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備案后,方可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電價補貼,風電場工程未按規定程序和條件獲得核準私自開工建設,不能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電價補貼,電網企業不予接受其并網運行。
對于去年出現的幾起大規模風機脫網事故,國家電監會下發的《關于切實加強風電場安全監督管理遏制大規模風電機組脫網事故的通知》,要求“并網運行風電場應滿足接入電力系統的技術規定,風電機組必須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而后,國家國家能源局下發通知,要求新核準并網運行的風電機組應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并通過有關機構的檢測,已經并網運行的風電機組,具有低電壓穿越能力的要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調試,未按規定完成改造的風電機組和風電場,不得并網運行。這體現國家對風電產業寬松的政策將逐步縮緊。政策審批也將逐步嚴格。
北京一名風電企業人士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今年我國風電企業面臨的形勢去比年還要艱難,且短期內看不到市場復蘇的跡象。雖然業內對風電產業長期來看是持樂觀態度,但是國內風電產業未來幾年是不可能高速增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