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裝備制造業經過近10年的高速發展,從總量而言已躋身全球前列,逐漸擺脫粗放式經營模式進入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企業及國家政府均有相應策略及政策調整。
2012年初,以機械行業為主的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潮,使我們看到了國內機械巨頭邁向世界舞臺的迫切步伐和雷霆手段。近幾年行業里刮起的節能減排“綠色風潮”亦彰顯著業內企業技術研發方面投入及技術實力的提升。但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仍存在諸多問題,離世界級水準裝備制造強國仍有不小的差距,在行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政策的支持不可或缺。
日前(5月7日)由工信部發布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在總結分析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明確了“十二五”的發展目標和思路,確定了發展重點方向及主要任務,并提出了相關政策措施。此次規劃的頒布和實施,成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整體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的有力基礎。
“數”說《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銷售收入超6萬億
·工業增加值率達到28%
·銷售收入增速超30%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占比提高到25%
·工業增加值率提高2%
·10年努力
2010年,高端裝備制造業實現約1.6萬億元銷售收入,約占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的8%左右。《規劃》要求,到2015年高端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超過6萬億元,較2010年增長2.75倍;在裝備制造業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工業增加值率較“十二五”末提高2個百分點達到28%,以此計算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期間年銷售收入增速將超過30%,這一系列數字這意味著該產業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期,將高端裝備制造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規劃提出,力爭通過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體系,基本掌握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關鍵核心技術,產業競爭力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到2020年,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銷售收入在裝備制造業中的占比提高到25%,將高端裝備制造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五大重點領域和方向明確
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的重點領域和方向,現階段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重點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智能制造裝備。
相較產業化周期較長的大型客機,支線飛機將成為航空裝備受益最顯著的領域,年銷售目標定為100架。《規劃》提出,ARJ21-700型渦扇支線飛機2012年將初步形成產業化能力,實現批量交付,并于2013年取得國外適航證書;同時要加快新舟60系列的改進改型和市場推廣。
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成為軌道交通裝備的發展重點。一方面要全面掌握動車組及客運列車技術,提高客運軌道交通裝備的可靠性、舒適性、可維護性,完善新一代高速動車組研制;另一方面,重載及快捷貨運列車將成為重點發展方向,全面突破30t及以上軸重重載機車、160km/h速度快捷貨運機車和貨車技術,研發制造滿足國際市場不同限界要求、不同供電制式、覆蓋全部貨物運輸需求的系列貨運列車。
深水裝備則是海洋工程裝備未來研究和發展的重心。面向國內外海洋資源開發的重大需求,海洋工程裝備將以提高國際競爭力為核心,重點突破3000米深水裝備的關鍵技術,大力發展以海洋油氣為代表的海洋礦產資源開發裝備。
工信部同時表示,為確保《規劃》的落實,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高端裝備制造企業上市,引導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向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傾斜,并鼓勵金融租賃公司開展高端裝備的融資租賃業務。
軌道交通裝備成為熱門之選
與《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同時出臺的還有兩個子規劃:《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和《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到2015年,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年銷售產值超過4000億元,產品滿足我國軌道交通建設需要。到2020年,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6500億元,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超過6%,實現全球化發展,產業整體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截至2010年底,我國已有13個城市開通了49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運營里程達1425.5公里;另有16個城市96條在建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共計里程超過2200公里。根據國家已批復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計劃,到2015年,將有超過30個城市建設85條軌道交通線路,總長度達2700公里以上。
有分析認為,在高端裝備制造業中軌道交通裝備為熱門之選。規劃預計“十二五”期間,動車組需求量約為1000列以上,大功率交流傳動貨運電力機車和內燃機車需求量約5000臺以上。此外,相配套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繼續看好鐵路裝備未來5-10年的發展空間,尤其是旨在解決城市交通擁堵與鐵路貨運等問題的軌道交通和重載貨運列車設備,內需足以支持這兩個細分行業的擴張。此外,規劃鼓勵已經擁有品牌效應與技術優勢的企業加快國際化戰略,推進企業產品、技術出口的同時,輸出資本、管理及銷售服務,實現軌道交通產業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