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鐵礦企業稅費負擔每降1元,按照依存度60%的比例,國外鐵礦山就被迫少要1.5-2元,國內鋼鐵企業就可以獲得2.5-3元的利益和實惠”。
日前,在由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與“我的鋼鐵網”于青島聯合舉辦的“2012年鐵礦石國際市場研討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肖春泉做了如上表述。
據肖春泉透露,運行監測協調局目前已經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取得了減輕礦山企業負擔方面的一致意見,即將開展為國內鐵礦企業減負的工作。
據了解,運行監測協調局承擔著減輕企業負擔工作的職能。
肖春泉分析,和其他領域的減負效果比,對鐵礦企業減負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他的企業減負,只是改變企業、個人、政府的分配,總的財富沒有增加”,而“減輕國內礦山企業負擔,如在稅費方面,讓礦山有一定競爭力,產量就會增加,就會減少對外依存度,就會減少價格,就不會花那么多‘冤枉’錢”。
近年來,中國一度保持全球鐵礦石進口第一大國的地位,對外依存度高、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成為影響中國鋼企效益的一大因素。
據了解,在去年10月份、11月份和12月份,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平均銷售收入利潤率分別僅為0.48%、0.43%和1.04%。在扣除部分企業投資收益、非鋼產業利潤的情況下,去年四季度鋼鐵主業基本上處于全行業虧損狀況。而今年前兩個月,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虧損28.04億元,虧損程度更是加重。
我國鋼鐵行業的微利化及虧損,有一定原因在于鐵礦石原料成本的居高不下。據中鋼協公布的數據,我國2011年共進口鐵礦石6.86億噸,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為163.84美元/噸,比2010年同期128.99美元/噸上漲34.85美元/噸,同比上升27.02%,以全年累計進口鐵礦石計算,中國鋼鐵行業累計增加支出239億美元。
為抑制居高不下的進口礦價,國產礦供應能力、產量的增加尤顯重要。但據四平現代鋼鐵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強介紹,國內鐵礦山企業的綜合稅費占了銷售收入的70%,遠高于澳洲和巴西,“這不利于鋼鐵工業的發展”。
“我們國家礦產資源開礦費用本身較高,征收礦產資源稅不利于了礦山的發展”,“另外,我們的礦山資源有貧礦和富礦之分,而礦產資源稅不按貧富礦來收,這對低品位礦山采礦的積極性有負面影響”,是次會議,劉強呼吁政府對國內礦產資源稅進行減免。
據肖春泉測算,“國內鐵礦企業稅費負擔每降1元,按照依存度60%的比例,國外鐵礦山就被迫少要1.5-2元,國內鋼鐵企業就可以獲得2.5-3元的利益和實惠”。
“只有國內礦山成本降下來,國內礦山產量才會增加,對國外的依存度才會下降”,肖春泉闡述為國內鐵礦企業減負的理由稱,“如果國內鐵礦企業稅費負擔降下來,增加了(國產礦)產量,礦產品價格就要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