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內蒙古的風電突圍 風電消納需政策支持

時間:2012-05-0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內蒙古的風電實驗,回答了一些爭論激烈而尚未定論的問題

  內蒙古的風電實驗,回答了一些爭論激烈而尚未定論的問題:電網吸納多大比例的風電電量仍能保持電網的安全運行?風電電量比在多大數值時風電的棄風率能降至合理范圍?這些看似枯燥的數據背后,蘊藏著革命性的理念。

  王秉軍說,棄風率高的問題,主要要從政策上解決,蒙西電網運行的實踐證明電網消納20%以上風電電量不存在技術問題,但去年蒙西電網風電量占比沒有超過10%,棄風率卻超過20%,形成了強烈反差。主要是政策不到位。

  復雜的矛盾體

  “消納問題解決不了,運行小時數達不到2000小時以上,風電項目不再核準,不能出現全行業虧損的局面。”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王秉軍一口濃重的當地口音,態度堅決。

  不久前,國家能源局下發了關于印發“十二五”第二批風電項目核準計劃的通知,除分布式項目外,在第二批擬核準的1676萬千瓦風電規劃中,竟沒有一個項目來自內蒙古。而自治區能源局也在2月10日下發的工作安排中明確,對去年風電限電超過15%以上盟市的風電項目原則上不再核準;對開發總規模已超自治區“十二五”風電規劃的盟市不再同意開展風電前期工作;電網公司在審查風電項目接入時要計算項目投產后電網可保證的運行小時數,低于運行2000小時,不再出具風電接入電網審查意見。“要把握風電建設的節奏,重點是提高電網吸納風電的比例。”王秉軍說。

  內蒙古地區棄風、窩電本是舊聞,但事件已升級到何種程度卻鮮為人知。根據內蒙古電力公司提供的數據,2012年一季度,蒙西電網棄風量25.11億千瓦時,棄風率45.2%,一季度全網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367小時,比去年下降178小時。也就是說,一天中,約有20小時,佇立在當地的風機只能任由風力從扇葉間呼嘯而過,即使除去來風不利和極端天氣的情況,也有一半的風力要浪費掉。總量控制新政,意味著優質的風資源將被閑置,讓人痛心,但閑置的資源與閑置的設備兩害相權取其輕,是對投資人的責任!

  “蒙西電網又創造了新的風電消納記錄!連日風大,蒙西電網風電上網電量與全網電量比均超過20%,電網運行非常穩定。”與此同時,一條短信載著內蒙古電力公司總經理張福生的喜悅送達北京,而背后更多是期盼。這來之不易的成績依然彰顯著這塊風電熱土的沒有退卻的投資價值——實踐表明,即使風電上網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占當日售電量比30%以上,內蒙古電網在現有的條件下仍然可以繼續提高風電的接納能力。

  此后蒙西電網每創下一個新紀錄,記者就會收到張福生的一條短信。

  3月30日,風電量9290萬度,風電比例26.7%。

  4月2日,風電量9830萬度,風電比例27.1%。

  4月13日,風電量1.097億度,創29.6%最好水平。

  4月26日,蒙西全網總供電量36478萬度,風電上網電量1.1138億度,風電比例達到30.5%,再創新高。

  ……

  “我就是想為蒙西電網爭一口氣。”張福生對本報記者說。

  資料顯示,內蒙古可開發風電容量超3.8億千瓦,占全國陸地風能資源儲量一半以上,但電網,特別是外送通道相對薄弱,可謂萬千寵愛、萬千矛盾集于一身,解釋了覆蓋內蒙古境內八個盟市(赤峰、通遼、呼倫貝爾和興安除外)的蒙西電網何以成為一個問題突出、成績不俗的矛盾體。現在,蒙西電網風電裝機容量880萬千瓦,占總裝機的21%,占電網最高發電負荷的38.5%、最高供電負荷的41.8%。

  最好有多好

  其實,無論是風電并網,還是風場建設,內蒙古都走在前面,這里的很多風電場,放在全國都是拿得出手的樣本。一年前,電監會通報若干起大規模風機脫網事故拉響了風電并網的警笛,但約占全國風電并網裝機32.3%的內蒙古無論從事故數量還是規模,都遠遠小于裝機容量不到該區裝機規模1/3的甘肅和河北。

  如蒙古族的長調,內蒙古的風悠長、穩健。北風凋白草,賀蘭山和陰山北脈常年的大風是當地經濟一直難于發展的原因之一,卻鑄就了風力發電的良場。自治區已投產和規劃的3300萬千瓦風電裝機80%集中在沿中蒙邊境的偏遠旗縣,成為當地主要的產業和稅收來源。

  巴音,蒙語“富貴”。巴音風電場2009年投產,位于中蒙邊境的達茂旗,是中國最優質的風電基地之一,而龍源內蒙古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的巴音風電場特許權項目,因為國家特許經營權項目的特殊身份,有著同行鄰居們艷羨的發電量無條件全額上網的“特權”。從呼和浩特出發,約三個半小時車程,穿越陰山支脈大青山,途經武川、白云鄂博等地,一路都是川平野闊。巴音風場距蒙西電網的變電站不過幾公里。據龍源內蒙古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濟師、綜合部主任王建中介紹,該項目總裝機容量為20.1萬千瓦,裝有134臺金風GW77-1500型風機。在控制室里,巴音風場副場長常耀華為記者調出監控圖像,記者看到,其時(4月19日上午11時30分),風電場風機均接近滿發,當日累計發電量276萬千瓦時。

  “自動化、信息化”是巴音風場建設電網友好型企業的直接原因,背后卻是一整套人馬的摸索和思考。其實,我國幾起嚴重的脫網事故,技術原因集中在三點:電纜頭質量問題,風機低電壓穿越能力有限,以及靜態無功補償在負載偏低時出現過補償,后兩者都和電氣自動化密切相關。巴音風場早在去年就完成了為期兩年的低電壓穿越改造,并在全系統實現了負荷功率自動控制系統和自動化跟蹤無功補償,搭建了強健的“神經系統”。打開另一個操作界面,是風功率預測的曲線圖,根據氣象預報形成的預測、歷史經驗預測和當日數據的曲線呈現在同一坐標系中,比對起來十分清晰,這些數據被實時傳輸到位于呼和浩特的蒙西電網,供他們隨時調用。

  而除建立風電運行的氣象服務體系、對風電機組進行檢查,以及網內全力建設風電匯集電網工程和送出通道之外,采用大開機的方式大容量接納風電,將風電場看做可控無功電源,又是蒙西電網在外送電力通道受阻的情況下總結出來的經驗。“沒什么理念是絕對的,比如西班牙是按恒定功率因數控制,我們就是主要按電壓控制,經過實踐檢驗是成功的,符合我們的情況!”內蒙古電力公司副總工程師、調通中心主任王小海對記者說。

 

  通道之困

  其實,把內蒙古“棄風”問題,完全歸咎于所謂的風電“大躍進”有失公允,因為蒙西電網不僅送不出風電,也送不出火電,而其根由,是通道不暢。

  據悉,從‘十一五’以來,國家已經連續七年沒有給蒙西地區新核準一條電力送出通道。

  電改之初,蒙西電網曾要求國家電網為內蒙古建設四條電力外輸通道,一線是豐鎮到萬泉;二線是汗海到沽源;三四線從鄂爾多斯到保定并入華北電網。目前,一線和二線已經建成通電,但三線和四線一直沒有開工,國網規劃的替代三四線的特高壓通道也同樣未獲核準。

  因為窩電嚴重,近幾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及各界人士頻頻通過全國兩會等各種途徑呼吁盡快啟動通道建設,但收效仍然甚微。據介紹,蒙西電網通過研究,對通道建設提出過四點建議:第一,立即建設周期短、見效快的蒙西電網至華北電網超高壓外送通道;第二,盡快核準錫盟特高壓通道;第三,選擇便于匯集風電的鄂爾多斯、包頭地區,開工兩個±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通道;第四,充分利用托克托、岱海、上都電廠現有“點對網”外送通道富余容量,增加蒙西電網風電送出容量。目前,蒙西電網境內的點對網電廠有8條500千伏輸電線路,輸電通道富裕容量超過200萬千瓦。

  然而,有分析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內蒙通道建設規劃能否最終進入實施階段還需考慮更多現實因素,目前來看形勢并不樂觀。

  解決之策

  王秉軍說,棄風率高的問題,主要要從政策上解決,蒙西電網運行的實踐證明電網消納20%以上風電電量不存在技術問題,但去年蒙西電網風電量占比沒有超過10%,棄風率卻超過20%,形成了強烈反差。主要是政策不到位。

  “第一,可再生能源法中規定電網要保障收購可再生能源,這實際上是一個標準問題,電網吸收多大比例的風電電量是保障性收購?國家應盡快根據實證經驗確定這個比例。第二,必須明確這部分發電空間由誰讓出,用什么方式讓出,是用承擔法律責任的方式,還是其他辦法,這需要以政策或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如果這些規則確定,蒙西電網吸納20%的風電是可以做到的。目前投產的風電完全可以運行2000小時以上。”

  張福生的建議更直接,首先是利益平衡問題。為了最大限度地接納風電,火電大量壓負荷為風電調峰,這直接導致了火電企業運行效率低,成本增長。“由于國家核準的企業自備電廠不參與電網調峰,其發電負荷率和發電設備利用小時遠遠高于公用電廠。”張福生說,“另外,自備電廠自發自用,國家也沒有讓自備電廠承擔社會上農業排灌等電價的交叉補貼責任、政府型基金。”

  據悉,在蒙西電網統調發電裝機4300萬千瓦中,自備電廠占638萬千瓦。2011年,自備電廠平均利用小時數在7000小時左右,而公用電廠平均利用小時只有4800小時左右。

  另外,盡管國家不久前出臺了《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但對于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補助,張福生仍然表示負擔很重,因為內蒙風電資源富集地區大多為邊遠地區,輸送風電電力不僅需要建設風電場至電網第一落點的輸變電工程,還需建設配套的風電接入電網第一落點至電網負荷中心的輸變電工程,而補貼并未覆蓋后者。

  最為關鍵的問題依然是市場。2011年,內蒙古的發電量已由2005年的1056億千瓦時增至2970億千瓦時,而今年最大負荷僅2100萬千瓦左右,短短七年,內蒙一躍成為中國電力最富余的省份。“現在解決市場問題的思路是分散式就地消納,但分散式成本高,以目前的上網電價肯定不行,另一方面,靠近用戶端的地方風資源總體都不太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一位不愿具名的當地風電專家告訴記者,“這幾年風電的發展是很快,一路走來,說丟盔卸甲也好,是暴露出了不少問題,但是我們走過來了,經驗寶貴。下面,我們是完全嘗試走一條新的路,還是一邊尋找新的出路,也總結之前的教訓,把我們之前打過的基礎再打扎實呢?”他對記者說,在丹麥,分布式消納是主流,但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集中式并網也是主流,對內蒙古來說,分散式開發風電、上馬高載能項目、或建設通道,哪種方法能率先破局,都值得嘗試。

  從巴音往百靈廟一帶,那里的小龍卷風,真能讓人領略到什么叫黃沙風卷半空拋。而那一排排高大風機凌厲的葉片似乎永遠近乎勻速地轉動,似乎提醒人們,這里的事業已經開始,歷史只能前進,不會后退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