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bot公司生產的Roomba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廣泛應用的服務型機器人(也就是說,非工廠用機器人),它看起來就像一顆龐大的冰球,可以為你的地毯吸塵。
Roomba跟任何一部科幻小說中的機器人長得都不像。科幻作品中的機器人最初出現在卡雷爾?恰佩克(Karel?apek)1920年的戲劇《羅薩姆的全能機器人》(Rossum'sUniversalRobots)中,后來有20世紀60年代《摩登家庭》(Jetsons)中的機器人羅茜(Rosie),以及《星球大戰》(StarWars)中的C-3PO和2004年電影《我,機器人》(I,Robot)中的桑尼(Sonny),等等。在這些科幻作品中,我們都是生活在一個人形機器人的時代。那么哪里不對呢?
熱那亞(Genova)意大利理工學院(IstitutoItalianodiTecnologia)的教授喬治梅塔(GiorgioMetta)稱,事實證明,制造人形機器人是一項巨大挑戰。人形對于人類而言非常非常適合,但對于機器人卻不是。
在里昂(Lyon)最近舉行的創新機器人大會(InnoRoboconference)上,梅塔展示了iCub,一個和小孩差不多大的機器人。他說,“人們一般認為機器人非常強大。實際上電動機的力量并不如人類肌肉的力量大。在軀體結構上,有一些基本的材料上的問題。”
既然這如此困難,而且每個人都承認這很困難,那么為什么還要將機器人做成人形呢?慕尼黑工業大學(Munich'stechnicaluniversity)科技系統認知項目(CognitionforTechnicalSystems)的尤韋?哈斯(UweHaass)說,制造人形機器人的欲望深植人心。“這是創造的最高境界。許多機器人學家認為人體是上帝或進化的絕佳創造,人體的一切都是那么奇妙?!?/p>
英國EngineeredArtsLimited公司生產了為博物館和吸引游客而設計的娛樂型機器人RoboThespian,其首席執行長威爾?杰克遜(WillJackson)認為不會出現那種在家庭中洗碗或吸地的普及型的人形機器人。“你不會把機器人做成人形來做這種工作。人類其實很不適合做多數重復性體力工作。”
然而,梅塔說,即使我們不能制造人形機器人,也能制造其他更人性化的機器人。既然80%的人類交流為非語言交流,那么賦予機器人這些技能就是關鍵?!叭绻闩c一個機器人互動,并僅僅通過它的(類人)動作就能了解它要做什么,那么這就容易多了?!?/p>
其實這種互動概念是一種叫“合作機器人學”(corobotics)的機器人學分支的關鍵,合作機器人是指配合人類工作的機器人。事實證明,我們對它的接受度非常有限。哈斯說,“機器人應該更小、能提供幫助、居于從屬地位、確保主人是你而不是機器人?!弊钪匾囊稽c就是,它絕不能看上去太像人類。
我們對機器人的接受度隨著機器人越來越像人類而提高,但提高到某點就停止了。當機器人變得太像人類時,它將陷入“恐怖谷”(UncannyValley),這是日本機器人學家森昌弘(MasahiroMori)首創的一個詞匯,在描繪對機器人類人程度的接受度曲線上,這一點是接受度跌到谷底的點。哈斯說,“如果機器人太像人,人們會非??謶??!?/p>
那么機器人的未來是什么?我們是否注定只能擁有長得像冰球的智能地板清潔機器人?杰克遜說,不,機器人的前景非常廣闊,即使是人形機器人,只不過情況不一定像電影中演的那樣?!叭诵螜C器人在交流和娛樂中有用武之地。它可以提供適合所有人的信息與科技界面。它可以將人和人類科技聯系起來。這是殺手級應用?!泵匪凸苟紙孕藕唵蔚姆侨诵螜C器人將可能協助人類做簡單工作,例如在工廠中抓握重物。
所有人的意見都很一致的一個領域(軍事用途除外)是醫學上的應用,不只是應用在手術中,還可以用機器人來監測住在醫院或家中的病人。這種機器人不需要很多的自主性,在家中操作意味著它們可以接通電源。
在創新機器人大會上展示的最亮眼的一個機器人看上去一點也不像人類,而是很像一頭小海豹。它叫Paro,設計目的是為了幫助罹患癡呆癥的病人。你可以摸它,它會做出反應,你可以教它聽懂自己的名字,它會對關心和好意做出回應,同樣也會躲避惡意的行為。
日本工業技術院(AIST)智能系統研究所(IntelligentSystemResearchInstitute)的柴田崇德(TakanoriShibata)是Paro的發明者,在他所展示的視頻中,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Obama)正在與幾個機器人互動。第一個是人形機器人,很明顯他不知道該做什么。然后他看到了Paro。
在和抱著“小海豹”的柴田聊天時,奧巴馬幾乎是下意識地伸手去撫摸它。當我們對所有機器人都能有這樣的反應時,我們就是生活在未來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