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68歲老人研制出新型色譜儀器 年內出樣機

時間:2012-03-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2006年起,他和其他兩位老工程師一起,拿出退休金和親戚朋友資助的幾十萬元,開始研制一種新型的色譜分析儀器,現在已完成實驗樣機的試制,還申報了兩項發明專利,年內將推出正式樣機。

  上海老人退休在家,日子一般都可以過得很滋潤,和老鄰居打打牌、下下棋,或是盡享天倫之樂。然而68歲的馮國利,似乎對這些都不感興趣。他把大部分的退休時間,都投入了一個在國內逐漸邊緣化甚至快要消失的行業——國產科學儀器的制造。2006年起,他和其他兩位老工程師一起,拿出退休金和親戚朋友資助的幾十萬元,開始研制一種新型的色譜分析儀器,現在已完成實驗樣機的試制,還申報了兩項發明專利,年內將推出正式樣機。

  “萬一失敗,我就當用多年的積蓄去旅游了。比起旅游,這項工作的意義總歸更大些。”馮國利說。

  “科研后勤兵”,曾最引以為豪

  馮國利說的“這項工作”,是指科學器材的供應服務。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器材就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之一。做好“科研后勤兵”,是他最引以為豪的事。

  1989年,他來到剛成立的上海科學器材商場,負責采購各種稀缺的科學實驗器材。那時沒有網絡、手機,國際、國內交流遠不如現在這么便捷,加之國內對進出口管制較嚴,從事前沿科學技術研究的科學家,經常急缺各種新型實驗器材。科學器材商場應運而生,這也是當時國家科委探索科學器材供應市場化的試點。1993年,中科院冶金所承擔了一項“863計劃”任務,急需進口砷烷、磷烷等高純度有機化學試劑。由于這些試劑具有高壓、劇毒、易燃易爆等特性,一般的進出口公司都不愿冒險進口。馮國利和同事們知道后,主動接下單子,積極聯絡國外生產廠商。半年后,裝滿“危險氣體”的貨船緩緩駛入黃浦江,商場專門派車到碼頭“迎接”,并小心翼翼一路“護送”到中科院。同年,這項科研任務順利結題。

  那時候,科學器材商場向幾大主要科研機構定點發放的“特供卡”,成為科研工作者眼中的搶手貨。每當有重要學術會議舉辦,科學器材商場在會場外設攤接受咨詢,總是門庭若市……1994年,國家科委在北京舉辦科學器材供應服務經驗交流會,馮國利代表上海發言。那份用老式中文打字機敲出來的發言稿,他珍藏至今。

  50萬歐元“圖紙費”前,決心自己做

  幾年后,科學器材商場與上海科學器材公司合并,馮國利繼續熱心為科研人員解決各種器材問題。不過,時代漸漸和以前“不一樣”了。

  隨著中外科技交流的深入和頻繁,進口實驗器材變得越來越簡單,“科研后勤兵”似乎已無存在必要。帶著淡淡失落,馮國利2003年從科學器材公司退休。之后他專門對上海科學儀器市場進行了調查,發現這里幾乎已成為外國科學儀器公司的天下,有100多家外資公司先后在全市設立經營和生產機構,有的還準備把研發中心搬到上海。而以前經常聯系業務的國內器材廠商,幾乎被擠到邊緣,只能在中低檔儀器方面進行低水平重復和低價格惡性競爭。

  雖然做了20多年進口器材采購,馮國利始終覺得不妙,科學器材市場,不應全是進口貨的天下。曾經有一位法國專家向他介紹過一種新型色譜分析儀器,和傳統產品相比,檢測效率更高。憑著多年科學器材工作的經驗,他判斷該儀器特別適用于中藥成分的分析和質量控制。國家藥監部門的試用效果證實了馮國利的判斷。

  但這一次,他沒有直接進口儀器,而是提出了中法合作加工的設想。一來為降低成本,二來以此提升國內科學儀器行業的制造能力。沒想到,談判還沒開始,外商就提出要先收50萬歐元的“圖紙費”。“難道我們自己就做不出嗎?”馮國利越想越不服氣,2006年,他拉上兩位“30后”、“40后”工程師,準備自己研究一套國產化技術路徑。

  白手起家做儀器,沒有資金、沒有工廠。馮國利退休工資一個月才一千多元,手頭不寬裕。好在家人和朋友都支持,大家一起湊了幾十萬元,合作者之一周海舫的兒子免費提供試驗場地。考慮到項目的風險性,他堅決不要另外兩位老工程師出錢湊份子。“這么大風險,他們比我更承受不起,還是全讓我來擔。”馮國利說。

  這些年來,北京東路和虬江路,是馮國利去得最多的地方。在那里,他總能淘到既便宜又有用的東西。分析試紙需要專門薄膜,他從北京路買下一大卷原材料,拿回家剪開用熨斗一張張熨平;儀器減震需要彈簧,他買回大大小小一堆彈簧,逐一比試……憑著三位工程師多年積累的技術知識和實踐經驗,項目艱難而緩慢地推進著。

  孤掌難鳴,盼科學家用“中國制造”

  2010年,在市科技創業中心“創業苗圃”的資助下,馮國利的團隊獲得一筆資助并成立了公司,樣機試制得以開展。松江一家工廠的老板,看到一群六七十歲的老人如此執著,感動之下以成本價為他們加工樣機。然而,一種孤掌難鳴的無奈情緒始終在他心頭揮之不去。

  許多樣機零部件需要拿到高校、院所的實驗室或是工廠委托加工,然而對方一聽說加工難度較大,便紛紛搖頭,再聽到只加工一、兩個,就更不樂意了。費盡心力畫圖紙,又不批量生產,成本高利潤小,何苦做賠本買賣?有時候好不容易找到加工單位,產品拿回來一看,全都不合格。更讓他傷心的是,拜訪過不少實驗室,對方一開口就是,“我們這里200多臺色譜儀,都是進口的!”馮國利覺得“道不同,不相與謀”,立即退了出來。他不明白,為什么用進口器材就值得驕傲,國產科學器材,難道真的到了可有可無的地步?

  馮國利說,歷數諾獎歷史上諸多獲獎項目,都和某個特定的、新型實驗儀器息息相關。在科學器材上完全依賴現有、進口的產品,也會對研究成果的原創性和突破性帶來影響。從這個角度而言,國內科學器材行業,尤其是儀器制造業的萎縮,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

  還沒退休的時候,馮國利曾經考察過美國一家著名的現代化科學器材制造銷售公司。那里的產品銷售目錄比字典還厚,物流配送體系非常先進,供應鏈遍布全球,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也很高。他很想有朝一日,國內也能有這樣的公司,把中國設計制造的儀器設備,第一時間送到科學家手上。

  不過他也很清楚,對于這支從桑榆之年開始創業的團隊來說,很可能等不到這一天的到來。目前他能做的,就是趕緊把正式樣機做出來,交給科學家試用。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國產科學器材行業,至少,不要讓它真的慢慢“消失”。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