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在未來五年(2012—2016年)間將平均每年增加1萬億美元,中國企業只要找準市場和行業,就有機會在經濟全面復蘇前搶占先機。
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分析認為,從全球看,未來五年增長最快的前十大貿易領域依次為可再生能源、集裝箱等包裝類產品、鑄造模具、煤炭及煤產品、加工食品、電力控制系統及設備、石油天然氣、小麥、鐵礦石和鋼鐵類產品以及塑料制品。就地區來看,未來五年增速最快的進/出口地區大部分都是新興市場,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包括埃及、巴拿馬、印尼、巴西和秘魯等,而增速最快的進口市場為埃及、巴拿馬、巴拉圭、印度和澳大利亞等。
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中國內地企業紛紛表示計劃開拓新的國際市場,對新興市場、尤其是金磚國家的潛力尤其看好。調查表明,全球貿易增長或將于2014年開始提速。與此同時,中國內地外貿企業中,超過六成表示未來五年有意與金磚國家進行貿易。
目前全球經濟活動的放緩確實給不少企業的經營帶來挑戰,但從全球看機會仍然存在,例如一些新興市場基礎建設快速發展帶來的對相關設備的需求、以及新興市場消費能力崛起帶來的對消費電子產品和汽車等的需求,都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很好機會。
調查表明,62%的中國企業計劃未來五年與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進行貿易,其中巴西和俄羅斯最受青睞。與此同時,它們對其他一些有潛力的新興市場也深感興趣,41.7%的企業有意與埃及、印尼和越南等市場進行貿易。
在新興市場尋找機會的同時,中國企業仍將歐美視為優先考慮的主陣地,未來五年中考慮與歐美進行貿易往來的中國企業比例仍然分別高達57.2%和55.4%。不過,在這些傳統市場中,中國企業希望尋找傳統貿易行業之外的“轉機”,更多著眼于高新科技行業。
在以美國為貿易目的國的企業中,有45%看好高新科技行業。而在選擇歐洲為貿易目的國的企業中,有38.6%看好高新科技行業,分別位列各行業首位,高附加值制造業緊隨其后。
相比而言,在新興市場,中國內地企業看好傳統貿易行業,例如紡織和制造。看好金磚國家和埃及、印尼等市場傳統行業的企業比例在各市場均超過四成,居各行業首位,在越南則超過六成。
調查還發現,企業在傳統市場和新興市場將面臨不同的挑戰。在歐美市場,大多數企業認為最大的挑戰是當地經濟放緩、需求縮量。匯率波動風險緊隨其后。在新興市場,與當地同類產品的競爭被列為主要挑戰,其它一些阻礙主要是源于當地陌生的貿易環境,包括語言溝通難、文化差異以及當地合作伙伴參差不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