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澳新政推高鐵礦石價格 我國鋼鐵企業再承壓

時間:2012-02-2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如無意外,今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亞礦企將被政府課以30%的礦產資源稅和每噸23澳元的碳稅。

  如無意外,今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亞礦企將被政府課以30%的礦產資源稅和每噸23澳元的碳稅。這雖為節約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之舉,但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出口國,澳大利亞這一舉動無疑將進一步推高鐵礦石價格,進而增加中國鋼企的采購成本。

  在此之前,印度、越南等國已經上調了本國的鐵礦石出口關稅。在一年一度的鐵礦石價格談判“壽終正寢”之后,愈演愈烈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卻是“波濤洶涌”。

  濟鋼銷售公司經理司光杰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下游需求不旺、成本高企、產能過剩已經讓國內鋼企叫苦不迭,再對鐵礦石征稅無疑將進一步蠶食中國鋼企的利潤。目前,國內鋼企正在經歷痛苦的轉型。

  “我的鋼鐵”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倪寅告訴筆者,雖然目前協議礦的比例已經大幅降低,對我國的有利因素也在逐步增多,但包括三大礦商在內的壟斷企業仍然掌握著調節鐵礦石供給的主動權,我國鋼鐵業仍面臨嚴峻挑戰。

  雙稅隱蔽性更強

  據司光杰介紹,目前鋼企下游汽車業的情況稍好,而機械制造、造船等行業則境況不佳,國內一線鋼企虧損面較大。具體到濟鋼,其主業經營收入已經大幅下降,正在向其他業務轉型發展。

  根據中鋼協的最新統計,去年77家重點大中型鋼企中有8家出現虧損,鞍鋼更是巨虧21.5億元。

  “這兩個稅一旦征收,鐵礦石的價格必然會有所提高,進而影響到我國的鋼鐵業。”倪寅說。

  “百川資訊”鋼鐵行業高級分析師閆萍分析說,“去年我國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2億多噸,占全年進口總量的43%。如果是征收關稅,我們還可以利用WTO規則維護自身權益,但若從生產環節征稅,國內國外一個價格,我們就只能被動接受,因此對我國影響更大,隱蔽性更強。”

  閆萍也認為,與諸多新興國家發展本國鋼鐵業的初衷不同,澳大利亞征收上述兩稅有希望從獲利豐厚的礦企手中分得一杯羹的嫌疑。

  在唐山國豐鋼鐵有限公司信息處處長顏海山看來,目前國內鋼企盈利不佳,鐵礦石價格正在下降,上述征稅是否會抬高礦價還具有不確定性。

  “生意社”鐵礦石分析師陳凱表示,預計今年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將近10億噸,按照去年澳大利亞平均協議價150美元/噸計算,礦產資源稅每噸就要增加20美元左右,10億噸就是200億美元,加上碳稅,給我國帶來的成本增量顯然不是一個小數目。

  “由于優勢資源已經被占據,后期開發的企業將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如果再課以重稅,則意味著鐵礦石項目的投資吸引力下降,勢必造成澳大利亞鐵礦石的供應減少,加劇市場供需矛盾。”閆萍說。

  倪寅認為,依托在鐵礦石市場的壟斷地位,力拓和必和必拓等澳大利亞礦企一旦漲價,勢必引起其他企業跟風,從而輕易轉嫁國內的稅負成本,而最大受害者就是中國。

  今年鐵礦石市場或將基本平衡

  筆者了解到,繼印度提高鐵礦石出口關稅后,越南政府也從本月7日起將鐵礦石出口關稅從原來的30%提高到40%。雖然我國從越南進口量小,但考慮到新興國家的發展需要,這也預示著未來幾年我國從周邊國家獲得礦石的增長趨勢受到遏制。

  陳凱表示,由于春節過后鋼材市場出現一波上漲行情,致使礦價小幅上升。在他看來,由于近期終端需求不足以及鋼企還未完全開工,港口庫存高企,后市鐵礦石價格還會上漲,但漲幅不大。

  “從多方面因素看,鐵礦石市場的拐點越來越近。”倪寅表示,雖然印度、澳大利亞等出臺了一系列對我國鋼企不利的政策,但近期礦山計劃增產的幅度較大,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其帶來的不利影響。

  據倪寅介紹,2010年我國鐵礦石進口來源國為48家,2011年已增至67家。雖然這些新開拓進口國的鐵礦石品位和質量無法與澳大利亞、巴西、印度等國相比,但預計今年這種多元化進口趨勢仍將繼續,供應量也會有所增加,預計增量在2000萬噸左右。

  此外,盡管澳大利亞、巴西擴產計劃有所放緩,但今年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鐵礦石供應量仍會增多,預計增量可達到5000萬噸,其中輸往中國的至少有3000萬噸。

  不過,倪寅提醒說,雖然今年鐵礦石供應增加,但需求也會保持增長,全球鐵礦石需求預計將增長7500萬噸,供應將增加7000萬噸,整體供給略大于需求。從價格上說,預計今年鐵礦石(品位為62%)價格將在110美元/噸~160美元/噸區間運行,平均價格在140美元/噸左右,“還不能過早樂觀,三大礦企完全可以通過調節自身產量來控制市場,以解決供大于求對他們的不利影響。”倪寅說。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