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風電制造企業尋求多路“突圍”

時間:2012-02-2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日,風機制造商陸續發布的財務報告顯示,行業依然延續不景氣態勢。在歐洲深陷債務危機和美國經濟黯淡的背景下,全球風電制造業或將進入調整期。

  近日,風機制造商陸續發布的財務報告顯示,行業依然延續不景氣態勢。在歐洲深陷債務危機和美國經濟黯淡的背景下,全球風電制造業或將進入調整期。中國作為風電制造業的主要市場,在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前提下,宏觀經濟繼續保持穩定,提振了全行業的信心。通過技術創新、人力資源調整、拓展多元業務等方式,風電制造業正在努力多路徑突圍。

  “艱苦的一年”

  種種現象表明,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風電制造業經歷了高歌猛進,行業增長速度趨緩已是不爭事實。

  而此前幾年,中國風電可謂風頭正盛。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實施,風電迎來政策利好;2007年,中國風電市場增長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風電裝機容量提前兩年完成“十一五”提出的風電裝機1000萬千瓦的目標;2009年,國內首座、也是亞洲首座海上風力發電場——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3臺機組并網發電;2010年,風電新增裝機1892.7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4473.3萬千瓦,雙雙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中國風電產業已連續5年實現翻番。

  華銳風電(601558估值,測評,行情,資訊,主力買賣)在其網站發布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1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50%以上。另據彭博新能源財經報道,印度最大的風機制造商蘇司蘭在第三季度(10月~12月)由于利息費用和預提稅金增長,造成虧損遠高于預期。

  而全球排名居首的風電巨頭維斯塔斯也表示,2011對全球風電行業和維斯塔斯來說都是艱苦的一年,維斯塔斯收入低于預期,只實現了58億歐元。

  同時,包括維斯塔斯在內的多家跨國風機制造商紛紛傳出裁員計劃。維斯塔斯相關負責人表示,維斯塔斯將在2012年裁員2335人,并視美國PTC政策的變化情況看是否需要在美國市場裁員1600人。

  發展方式“轉身”

  今年年初舉行的2012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通報了2011年風電發展的主要數據:風電并網容量新增1600萬千瓦,累計達到4700萬千瓦;年發電量8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0%以上。

  我們不難從政策的表述看出,中國風電已經在進行轉變。去年8月,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在一次會議上表示,我國要實現從風電大國向強國轉變,未來產業發展要從追求速度向追求質量轉變,從追求裝機容量向追求風力發電量轉變,從集中大規模開發向大規模開發與分散開發并舉轉變,從以陸上風電為主向陸上和海上風電全面發展轉變。

  而這種轉變顯然重在發展方式。需要注意的是,2009年底,我國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向國際社會做出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將滿足中國15%的能源需求。這必然要求包括風電在內的清潔能源要保持一定的規模和節奏。

  能源工作會議同時提出,要著力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在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2012年新開工水電規模要達到2000萬千瓦。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抓緊編制和報經批準后實施《核電安全規劃》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調整規劃》。促進天然氣產業協調發展,實現國內產量快速增長,大力發展非常規天然氣。積極發展太陽能,組織實施“十二五”第一批規模為300萬千瓦的開發計劃。談到風電,該次會議要求“積極有序發展風電,組織實施‘十二五’第二批規模為1500萬~1800萬千瓦的風電項目建設計劃。”

  信心依舊

  相對于制造商的疲態,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依舊樂觀。他表示,“目前市場還談不上飽和,只是經歷了幾年持續擴張以后,總量變小了。”對于多家跨國風電企業而言,中國市場依然在其全球戰略中占據最重要位置。另一方面,盡管部分跨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份額下滑,但其裝機總量依然在增加。

  “現在全球很多地區的經濟都面臨嚴峻考驗。但是,事實上,我并不認為這會對整個風能產業造成很大的影響。”GE能源集團風能(中國)總經理柯勞思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種,屬于綠色環保型的能源。發展經濟不一定就會破壞環境;反過來,為了環保也不一定就要阻礙經濟發展。相反,這些綠色環保的技術會促進經濟的發展。盡管我們看到,全球經濟仍然有一些不穩定因素,但是,包括風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一直都保持了健康的狀態。因此,我認為,目前的經濟環境沒有對風能整體產業產生太大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國,經濟發展還是比較穩定的。可能存在的問題只是行業內廠商的一些整合及重新洗牌,但是風能市場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樂觀的。”

  維斯塔斯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依然堅定。“全球正在經歷能源供應向必要的可持續方向轉變的過程,而這一過程由于經濟危機而延遲并復雜化了。但是毋庸置疑,在未來幾年里,中國仍然會維持全球風能裝機第一的市場地位。”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維斯塔斯將利用公司全球化的優勢,根據最活躍的眾多市場情況,以最有效的方式對維斯塔斯做出調整。“顯而易見的是,市場在哪里,我們就需要在哪里運營。”他說。

  西班牙風電企業歌美颯中國區總裁何耐安告訴本報記者,“歐債危機或者2008年的金融危機已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有很多準備,所以今后的布局方面基本不會有太大區別。”他同時表示,2012年歌美颯仍然會投資3億人民幣,用于與合作伙伴共同開發風電場。

  2011年,歌美颯先后宣布與大唐新能源、華電集團、龍源電力合作開發風場,這些合作為其風機銷售找到了固定的渠道。

  從專到“多”

  相對于跨國企業,本土風電制造業的發展也并非坦途,競爭異常激烈。“產能過剩同時需求不足。”李俊峰指出,同時也要看到,小型企業的市場份額和總量在增長,例如聯合動力和南車時代。“大型企業面臨著挑戰。”他說。

  大型企業如華銳、金風,顯然早已意識到這點。從美國、埃塞俄比亞、澳大利亞、厄瓜多爾、巴基斯坦再到智利,金風的海外步伐愈走愈堅定。另一方面,金風還與銀行展開合作,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601398估值,測評,行情,資訊,主力買賣)、中信銀行(601998估值,測評,行情,資訊,主力買賣)、德意志銀行和花旗銀行等,用于支持項目建設和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含境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等“走出去”項目以及金融產品合作。

  “金風與金融機構合作,是企業迅速擴張的需要。”李俊峰說,對于企業發展而言,更關鍵的,還在于企業的經營狀況和技術創新能力。畢竟,金融機構更看重的是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

  積極布局海上風電,則是華銳等整機設備制造商的重要戰略抉擇。由于陸上風機市場空間不多,國內各大整機設備制造商都在極力備戰準備進軍海上風電這一廣闊市場。

  2011年10月8日,華銳風電6MW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已在江蘇省射陽縣臨港產業區完成了首臺吊裝。6MW風電機組為目前亞洲單機容量最大的風電機組,是繼5MW風電機組投入商業化運營后,中國風電機組大型化的又一成果。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指出,風電整機企業的生產線布局與國內風力發電基地的布局具有高度的地域相似性,目前海上風電領域迎來了一波投資熱潮,在這種情況下,華銳風電在上海臨港工業區建設專門的海上風電產業基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維斯塔斯正著手于戰略組織結構的重組,成立一個由6個人組成的、以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迪特列·英格為首的執行管理層,來管理企業。新的結構將更加聚焦于兩個核心業務——風機技術研發和全球解決方案及服務,“希望重組能帶來每年1.5億歐元的節約。”

  李俊峰表示,對于身處行業波動中的企業而言,首先要保證產品質量,依靠質量獲得穩定客戶。同時,要不斷進行創新,包括技術、服務等。“不一定是重大的技術變革,重要的是適合市場需求。”此外,還宜開展多種經營,規避風險。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