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物聯網要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廣泛應用,在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應用水平明顯提高,形成較為成熟的、可持續發展的運營模式,在9個重點領域完成一批應用示范工程,力爭實現規模化應用。
工信部正式印發的《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規劃》稱,到2015年,我國要在核心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關鍵標準研究與制定、產業鏈條建立與完善、重大應用示范與推廣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形成創新驅動、應用牽引、協同發展、安全可控的物聯網發展格局。要形成較為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鏈,培育和發展10個產業聚集區,100家以上骨干企業。
《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期間物聯網發展的八項主要任務。其中,《規劃》要求,要集中多方資源,協同開展重大技術攻關和應用集成創新,盡快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形成完善的物聯網技術體系。同時,按照統籌規劃、分工協作、保障重點、急用先行的原則,建立高效的標準協調機制,積極推動自主技術標準的國際化,逐步完善物聯網標準體系。
此外,要引導企業間通過聯合并購、品牌經營、虛擬經營等方式形成大型的物聯網企業或企業聯合體,提高產業集中度。在傳感器、核心芯片、傳感節點、操作系統、數據庫軟件、中間件、應用軟件、嵌入式軟件、系統集成、傳感器網關及信息通信網、信息服務、智能控制等各領域打造一批品牌企業。
根據《規劃》,我國在“十二五”期間還將實施五大重點工程:關鍵技術創新工程、標準化推進工程、“十區百企”產業發展工程、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工程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程。在重點領域應用方面又主要涉及智能工業、智能交通、智能電網等九個領域。
《規劃》提出,要增加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規模,加大產業化專項等對物聯網的投入比重,鼓勵民資、外資投入物聯網領域。積極發揮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作用,支持中央企業在安全生產、交通運輸、農林業等領域開展物聯網應用示范。落實國家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支持物聯網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