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原欲打造成中國內陸核電樣本的彭澤核電廠成為關注焦點。僅一江之隔的安徽省望江縣極力反對建造此廠。近日,安徽省望江縣政府的《關于請求停止江西彭澤核電廠項目建設的報告》已獲得安徽省發改委同意發往國家能源局。報告質疑彭澤核電項目前期存在4個問題:人口數據失真、地震標準不符、鄰近工業集中區和民意調查取樣偏頗。(2月9日《揚子晚報》)
如果不是去年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核電危機,彭澤核電廠原本在2011年就有望開工建設。因為福島核電危機教訓,不僅核電廠建設被迫暫停,與江西彭澤一江之隔的安徽望江,更是感受到了巨大危機。規劃中的彭澤核電廠,距離彭澤縣城20公里,距離望江縣城卻只有10公里,距離江西九江市80公里,距離安徽安慶市卻只有60公里。江西長江岸線很長,偏偏將核電站選擇在下游最末端,不可能是毫無考慮的。換言之,一旦真的發生核事故,江西本身受到的危害將遠遠不及長江中下游那般巨大。
當兩地政府間的這場較量被放大到網絡后,在內陸地區長江沿岸建造核電廠的計劃,幾乎遭到了網友們的一致反對。九江、安慶地區本身就處在地震帶上,一旦彭澤核電廠遭遇日本核危機那樣的狀況,包括長三角在內的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會遭遇怎樣的滅頂之災,確實想想都令人害怕。當然,核電巨大的能源價值和經濟價值仍是不容否認的,人人都不愿核電廠建在家門口,但也許人人又都樂于使用核電。這不僅是江西彭澤與安徽望江的最大分歧所在,也是拒絕內陸核電站的網友與相關核電立項部門的分歧所在。
就像曾經人人唾棄的PX項目一樣,如何在安全與效益二者之間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點是關鍵所在。其中,符合環評標準應該是一個最為起碼的底線要求。國家規定,核電廠半徑10公里范圍內,不應該有10萬人以上的城鎮。可是,望江官方提供的數據卻顯示,即便不算彭澤縣,光望江縣范圍內人口就達10萬人以上。而且,在搞民意調查時,同樣存在利誘作假的行為:凡按授意填寫問卷,都能領到一份價值50元左右的洗衣粉、肥皂等紀念品。
這年頭,環評造假并不稀奇,可是核電廠環評絕對不能容許弄虛作假。如果彭澤方面確是通過虛報人口、用獎品搞民調等方式騙取環評通過,這樣的弄虛作假行為必須被追責。筆者以為,對核電廠環評造假應該實施一票否決。不僅因為這樣的行為極度不負責,是對子孫的犯罪;也因為這樣的失信行為,讓公眾對核電廠日常運行的信息公開無法相信:既然環評報告都是造假通過的,將來要是有點核水泄露什么的,還敢指望他們如實公開嗎?
說白了,公眾對于核電廠最大的擔憂,其實不是機器,也不是技術,甚至都不是地震等自然災害,而是人。那些建橋橋塌、建樓樓倒的伎倆,如果出現在核電廠上,后果將無人能夠承擔。像核爆炸那樣的特大事故也許少發,出現各種各樣小問題的概率卻極大,一個失信的核電廠無異于周邊群眾永久的噩夢。因此,核電廠環評弄虛作假,必須果斷地一票否決。這樣做,既是防患于未然,也是警示后來者。